盘锦百年年戏文化(2)
逆风昊
盘锦最有民族特色的年戏要属田庄台舞龙。该地舞龙源于清咸丰1856年,由河北齐姓移民始创。常在重要节日时演出,比如春节和元宵节。旧时演出目的是用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国泰民安。演出时数十人配合,在震天的锣鼓声中,三四十米长的大龙龙头高昂、龙珠劲抖、龙尾律动、龙身翻腾,一如蛟龙出海,气势磅礴、雄浑豪壮,势不可挡,象征着中华民族英勇无畏的精神。演出时,有些地方常常张灯结彩,家家倾巢出动。文革时期,田庄台舞龙曾被视为封建迷信被禁锢多年。但在新时代中,田庄台舞龙又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已闻名辽南,有“盘锦民俗活化石”之称。
盘山县古城子文化底蕴深厚,曾是明长城的一个要塞,加之位于大辽河右岸,其水运发达。是人杰地灵之地,清代就出现了李龙石、王钦、于在藻等名士。所以年戏文化丰富,早在百余年前就有腊月、正月唱大戏的习俗。几天就要演一场,持续到“二月二”。解放后,逐渐被高跷、秧歌、二人转、驴皮影所取代。尤其是五十年代,有些村屯还出现了农民业余剧团,腊月里开始排练节目,大年初二演出,颇受群众喜爱。
旧时,年戏除了包括这些大戏外,还有一些走街串屯演出的小戏。说它小,主要是规模小,人员少,最少的只有一个人。演出方式也灵活,在房前屋后都能演出。如“耍猴的”、“唱大鼓书的”、“拉洋片的”、“变戏法的”、“跑马卖解的”、“数莲花落的”。唱大鼓书的有些是盲人,他们拿着三弦、小鼓在盘山、田庄台等地沿街卖唱,有时也被请到办婚事、办寿的人家里卖唱。所唱的多是京韵大鼓、西河大鼓。
段子有《唐伯虎点秋香》、《三下南唐》等;拉洋片即卖艺人在硬纸上画好连环画,然后放在自制的类似照相机的放映机中,双手来回拉动播放。卖艺人边播放边伴唱,唱词包括《岳飞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历史故事中的片段;跑马卖解的多是来自河北沧州的艺人,他们表演的节目主要有武术、杂技、跑马。但多选择在田庄台、沙岭、高升等人多的大乡镇演出;数莲花落的多是口齿伶俐,但却穷困潦倒的艺人。他们打着竹板,沿街到商铺和办喜事的人家唱喜歌,说奉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