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于民间的河西宝卷

自怡子

根植于民间的河西宝卷

河西宝卷主要流传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一带,这是我国至今仍有讲唱活动的少数地区之一。

一条丝绸之路,是改革开放之路,文明传播之路,文化交流之路。佛教就是沿着这条昌明通达之路东渐的。

宝卷是佛教东来中华之后,与本土的儒学、道教交汇融合、相互渗透、彼此杂糅的产物。宝卷在全国多地流传,影响甚广,大致有北方和江南两条传承线路,北方以中原地区的冀豫晋及甘肃河西地区为集中,南方在苏浙一带群众基础很深厚。而宝卷现在美国、日本等国也颇多研究者,其版本流失在海外的有数百种之多。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明珠,是佛学东渡的驿道。河西(酒泉、张掖、武威)宝卷便是释家文化在普及、弘扬过程中,选择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等这个特殊的地域环境,与儒道文化结合、共生、互补的典范。

宝卷据考与唐代变文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变文就是这一时期盛行于寺庙的宗教文学和宗教文化的一种。变文发现于敦煌莫高窟,为唐、五代至宋初的抄本。变文来自印度,是佛经故事的通俗讲唱,是佛经佛法的普及手段。寺院讲唱变文时常配以各种佛乐和佛经故事挂图,僧侣焚香更衣,边讲边唱,以韵抒情、以散叙事,韵散相间、通俗畅晓,深得信众喜爱。由是这种讲唱形式便为民间艺人所传承,从寺院向市井流播。变文的内容也由单纯的佛经故事向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神道传奇、戏剧情节、世俗生活拓展,几乎涉及到世情民风、人生社会的方方面面。著名文学史家郑振铎先生研究认为,敦煌变文的说唱体式,是后世小说、说唱文学、戏剧、曲艺的源头。

宋时的诸宫调、金元时的说唱艺术、杂曲、戏剧无不受到变文的影响。而明清时代盛行与民间的讲唱艺术——宝卷更是变文的直接承继与发展。

宝卷又叫宝传。形成于宋元时期,现已发现最早的卷本属元代至正年间的《绣红罗宝卷》。明代到清代是其鼎盛时期,描写市井和家庭生活的经典长篇小说《金瓶梅词话》中就多处有吴月娘请薛姑子、王姑子到家中宣卷的细节。宝卷的内容多以劝人向善、教化引导、正心修身、因果报应为主,佛家的轮回、儒家的孝道、道家的善缘、民间的扶危济困等占了很重要的篇目和分量。

宝卷大部分都是民间一人或集体创作、民间口头流传、民间大众加工、民间传抄传唱保存。宝卷的传承分抄卷和念卷两部分。抄卷就是对卷本的传抄流播。同一个宝卷文本,经过不同的传抄,往往会衍生出语言风格、情节结构不尽相同的多种版本。河西宝卷的卷本有抄本(毛笔、钢笔抄写)、刊本、油印本等。通过各种抄本,正好印证了其长久的生命力,也显现出其面世、存世的不同年代和同一卷本的多个流传渠道和版本演变过程。

念卷,又叫唱卷、讲卷、宣卷。是念卷人向听众宣讲宝卷内容的活动,与贤孝、鼓子词、说书等民间艺术有着异曲同工的形式。念卷活动多在城镇、集市、街区、寺庙道观、宗教法会等公共场所举行,有些念卷活动还由相关单位或社团主办,更多的念卷活动则是在百姓家中自发进行,家庭院落、房舍室内,甚至炕头都是宣卷的地方。河西宝卷的念卷人多为居士、阴阳先生、民间艺人或识文断字的爱好者,鲜有僧道和妇女参与念卷。事实上,在河西地区,听卷人包括一些上年纪的妇女大多都会念、会唱。宝卷的结构叫“品”“分”“回”,类似古典小说的章、目、回。吟唱多在品、分、回等故事情节的衔接部分,以七言八句最多,也有其他句式。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自怡子
  • 趣闻 幼珊
  • 趣闻 萌哒哒
  • 趣闻 痴人梦语
  • 趣闻 云光暖
  • 趣闻 新觉氏
  • 趣闻 绮灵
  • 趣闻 我有野心
  • 趣闻 惜蕊酱
  • 趣闻 夏末诉伤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