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即墨马山石林

昕月子

山东即墨马山石林

马山石林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城西约7公里的马山,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节理,株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令人望而生畏,故名“马山石林”。

马山位于青岛市即墨区城西约7公里,由4个相连的山包组成,形如马鞍,故又称“马鞍山”,最高峰海拔211米。山上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为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

山之西南部呈现四方柱状节理,株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

柱状节理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马山石林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在地质学中较为罕见。

马山除了4个相连的山包外,还另有一个小山丘,当地人习称“小土山”,在马山国家地质公园建立之前,这座小山丘是当地人建房石料的来源,所产石料质地优良,当地人称为“马山石”,如今的“马山石林”景观,便是这个小山丘的截面。

马山虽小,最高海拔不过200余米,在当地的名气却不小。当地有民谣云“泰山云虽高,不及东海崂。崂山云虽高,只及马山腰。”马山在当地人们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其实离其不足百里的崂山,无论是知名度还是高度,都在马山之上。之所以会出现“崂山不及马山高”的民谣,是因为当地人曾以崂山的山顶发现海蛎子的化石,而马山上也有海蛎子化石,却是在马山的半山腰处。由此当地的人们推断,很久以前崂山地区曾经是一片海,而马山则应该是一个孤岛,只不过岁月变迁沧海变桑田,才形成了今日之地貌。那“崂山只及马山腰”的传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仔细观看,这些沉寂上亿年的石头似乎也是有生命的,石头上有许多自然形成的逼真画面,似乎在向人们倾诉。笔者与同行的保护区管理人员交谈时,他也为这刚刚发现的秘密而震惊。或者,在人们的保护与仔细的发现研究中,马上石林会“道”出更多的秘密。

据考证,此山是1亿多年前由火山岩浆冷凝而成,现裸露部分高达28米,厚约 30米,跨度达 150米。柱状节理石柱群由无数根直径一米左右、呈四棱、五棱或六棱柱状的单个柱体紧密排列组成,气势雄伟,非常壮观。柱体内含有许多安山岩气孔晶洞,洞内有大量的方解石、冰洲石晶体,呈菊花瓣状,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尤其在安山岩中,发现此柱状节理在我国尚属首列,是世界柱状节理石柱三大奇观之一,从规模和科研价值上,都可与世界闻名的英国玄武岩状节理“巨人堤”和美国响岩体柱状节理“魔鬼塔”相媲美。

马山一带地质藏有丰富的木化石,学名“硅化木”,直径数十厘米不等,高者10余米,其形状、纹理与树木无异。马山地区木化石数量、规模均为国内罕见,最著名的是1983年发现的一块重约2吨、长6米、粗端直径70厘米、细端60厘米的南洋杉木化石,属白垩世纪,为中国发现的木化石中的一个新种类。该化石树干整体有横断纹理,断为12段,纹理明显,年轮清晰,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慕名观光游客络绎不绝。

马山古为宗教圣地,山前明朝光宗皇帝赐号“慧觉禅师”刘仙姑为第一代主持的白云庵现已修复,山上玉皇殿正在重修,山后曾有无成殿、圣母殿、雷神殿等寺庙。马山民间故事、传说颇多。

1993年马山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翌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昕月子
  • 趣闻 倩丽子
  • 趣闻 忆文桑
  • 趣闻 怀裏藏嬌
  • 趣闻 别搅
  • 趣闻 朱莉郎
  • 趣闻 星驰酱
  • 趣闻 妙蝶
  • 趣闻 凌剑天
  • 趣闻 含烟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