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的骆宾王(2)
玻璃心
命途多舛
或许是时来运转,或许是凭着“初唐四杰”之一的名头,机会终于给正在焦急彷徨中的骆宾王露出来一缕曙光。不久被举荐入朝,重上长安,开始了又一轮多灾多难的仕途生涯。
664年冬天,唐高宗李治到泰山封禅,齐州各界推举骆宾王写一篇歌颂皇帝功业的文章,骆宾王一挥而就《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唐高宗一看,龙颜大悦。
封骆宾王为奉礼郎,品秩为从九品上,任务是朝廷举行朝会、祭祀典礼时负责君臣位置的安排和各种祭器的摆设,以及仪式开始时做赞导和主持鼓吹。
但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骆宾王耿介刚直、嫉恶如仇的豪迈性格难免得罪权贵,自上任后,他听不得一些看不惯的人和事,不计后果地予以抨击,于是遭群小的嫉恨。
670年,又遭人排挤,被罢了官职。仕途坎坷,荆棘丛生,政治上屡受挫折。
获罪入狱
纵观骆宾王的仕途经历,他的不顺遂主要还是因他性格的原因所致。惯守清流门风,过于耿直,喜欢讽谏时事,在官场中不知变通。
如此个性,不仅受人排挤,不被上司待见,也给自己的仕途带来一路的不顺。做芝麻绿豆大的小官,被免官。弃笔从戎,辗转北地南疆,打熬十余年,也不过是功过相抵。
后调任长安主簿,好不容易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却又因多次上疏讽谏,对朝廷、对官吏提出批评,言语不慎触忤武后,被同僚弹劾诬陷他任长安主簿时贪赃,罢官长安,以贪赃罪获罪下狱。
就在此次狱中,骆宾王用他耿直的心情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狱中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身陷牢狱的骆宾王,听到秋蝉凄切的鸣叫,触发了满腹的忧思。
当时骆宾王还不到四十岁,联想仕途坎坷,屡遭困境,如今又陷冤狱,未老先衰,怎么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既是诗人不幸遭遇的写照,也概括了古往今来一切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里饱含了骆宾王心底几多无奈的呐喊。
好在次年,骆宾王遇上大赦,终于得以释放,随后贬至浙江临海县做副县长。
回想一路走来,满腔抱负,一怀高洁,换得总是屡次蒙冤、受贬,骆宾王终因郁郁而不得志,从此弃官出游。
檄文传天下
就在骆宾王弃官的这段期间里,大唐的权力中心一直在悄悄的改变格局,对于李氏的江山武则天渐渐由代管变成了代替。
这样的局面,是李唐皇族和忠于李唐皇族的功臣世家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徐敬业,开国元勋李勣(原名徐世勣,赐姓李)之后,集结了一些仁人志士与野心家,在扬州发动兵变,打出了讨伐武朝、恢复李唐旧业的旗号。
其实牢狱之灾后,骆宾王心中就种下了仇恨武则天的种子。当时武则天已经有取唐自代的端倪,骆宾王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借项羽反秦恢复楚国和张良刺杀秦始皇为韩王报仇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忠于唐室的决心。
此外,他在《于易水送人》一诗中,还悲愤地写到:“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于是,在愤怒情绪的指引下,骆宾王果不其然出现在了扬州兵变的队伍中。
我们无法证明骆宾王是怎么加入徐敬业的队伍的,但不管怎么样,骆宾王的出场果然不负众望,以一篇《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而轰动大江南北。
而且就连武则天本人对这篇檄文也是赞不绝口的。
她曾经在朝堂上披览全文,看到“蛾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的句子时,还只是微笑不语,等到看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矍然为之动容,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
武则天读完之后,又说:“骆宾王的文章固然了不起,但徐敬业的武功却未必匹配得上。”武则天对于徐敬业的起兵很是不以为然的,小泥鳅能在大海里扬波吗?
果不出武则天所料,徐敬业搭建起来的这个看似不错的草台班子,起兵刚两月,也取得了几场阶段性的胜利,但当受到亲王李孝毅及军师魏元忠率领的30万朝廷军队的围剿时,尤其在扬州城下阿溪决战,革命军瞬息间土崩瓦解。
当晚,徐敬业与部下准备连夜奔赴润州,逃往高丽。没曾想到,部下王那相反叛,将徐敬业等二十五人杀死,头颅献给朝廷,骆宾王下落不明。
生死成迷
关于骆宾王的死,历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资治通鉴》说骆宾王与徐敬业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他是投江而死,《新唐书》则说他“亡命不知所之”。
《本事诗》更是有鼻子有眼地说:革命军失败,徐敬业和骆宾王逃亡。官军主帅害怕失去匪首不好向朝廷交代,于是抓了两个长相和他们相似的人杀了,把首级献给了朝廷。
更多的民间传说是,徐敬业在衡山出家,九十多岁才去世。骆宾王也出家,遍游名山,后来去了灵隐寺。
但无论如何,从此终究再也没有确切的骆宾王踪迹出没。如果他确实活着,那也只是大时代混乱中的一个小意外而已。
可叹!一代名士,在公元684年那个漆黑的夜晚之后,就永远隐匿在江湖的风浪之中,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
回望历史,初唐四杰中骆宾王的诗作中是最多的,他的《帝京篇》成为初唐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