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民俗节日文化与习俗(二)(2)
影子爱人
十、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日)
要说“三月三”的来历,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盛会的日子。她有两件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王母娘娘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有一首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凰”。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时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逐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曲水流觞”,是由此节派生出的一种风俗。古代,人们举行完祓禊仪式后,就坐在环曲的水渠边,把盛着酒的觞(古代盛酒器,为椭圆形带柄的浅木盘)放于流水上,任其顺流漂下,停在谁面前,谁就要将杯中酒一饮而下,并赋诗一首,否则罚酒三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要算王羲之与其友在会稽的聚会了。晋永和三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邀亲友谢安、孙绰等41人,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修禊,并传承古俗举行了“曲水流觞”活动。大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成就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正因如此,后人亦此碑贴称为《禊贴》。
三月初三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壮族人民在农历三月三举行盛大的节日歌会——歌圩,壮语称“窝被节”。相传这天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遇难日,故设节纪念。刘三姐是唐中宗时壮族著名的女歌手,这位歌圩培育的歌仙,会唱许多优美动听的山歌,被人们尊为对歌活动的创始者和传播者。
德州市民间有三月三看闺女的风俗。这时,春和日暖,农忙还没开始,有新出阁闺女的人家,都在这一天携着装满锅子,油香、馒头等食物的篮子、芫子到亲家看闺女,中午在亲家吃午饭,亲家留下部分食物,剩回部分食物叫做“压筐底”,下午再携着这些东西返回家。
晚上还有踏青、走百遍的习俗,吃过晚饭,一家老小到马路边、田野边踏青,盼望一年不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