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佛寺 神秘大佛背后的王朝秘史(2)
惠泽
万宁认为,兴建五佛殿时,身为大夏或红巾军后裔的工匠暗地里用徐寿辉、明玉珍头像替代了文殊、普贤菩萨。他们相信徐、明二主为二位菩萨转世,并希望用这种移花接木的方法在官方严禁时仍能有一个庙堂,私下供奉、祈拜、追思这二位反元英雄、义军帝皇、教中先辈。工匠们巧妙地将徐、明二像之脸朝向中央三佛,从未有人注意到二菩萨面上特异之处。就这样,被明廷所禁的徐、明二人神像躲过了官府的注意。
大佛寺历史上香火极盛时,寺内僧人曾达数百之多。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重建后,寺庙再度兴旺。到20世纪30年代,寺中建筑有五佛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玉皇殿、毗卢阁、望江亭、僧房、念佛堂、禅堂等,占地面积约30亩。
大佛寺还曾是民国时期重庆佛教华严学校的校址,有50多名青年僧尼在此读书习经。惟贤法师1995年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抗战初期,在重庆大佛寺办有一所华严学校,专门学习、研究《华严经》。华严学校的创办人慧西法师是开县人,而我当时在开县大觉佛学院任教,因此与我很熟,经常见面。他从华严大学毕业后,回到重庆,先在长安寺讲《华严经》,后在大佛寺创办华严学校。我的同学开一法师、竺霞法师和遍空法师,都是大佛寺华严学校的学生。
据惟贤法师的《大佛寺记》介绍,大佛寺民国以后逐渐衰落。抗日战争中期,国民党的兵工厂迁入,大部分寺庙被占,佛殿、僧房受到破坏,僧人逐渐星散。解放后部分房屋又分别为废品公司、华康纱厂占住,但所余寺庙部分仍围有一丈高的土墙,里面林木深幽,有小片的桔子园、柿子园,以及水冬瓜树、水晶葡萄等,四季瓜果不断,并用自产果品供佛,香火仍较旺盛,时有外地法师来此讲经说法。
寺中最后一位僧人姓廖,他身强体健,心肠慈悲,常双手提水来往于寺中,见孩子们钻入园中偷果,并不责备,还常将施主供献的食物分给左邻右舍的小孩。其居室乃是正殿右侧一间小屋,房中“一怪”,是尺许长的大老鼠成群结伙,见人开门亦不躲避,僧人常用供桌上撤下的果品喂鼠,与之相处甚得。
1966年“文革”中,一批家住寺院附近的红卫兵撞入寺内,捣毁了正殿的泥塑佛像,将几十箱经书付之一炬,所烧的纸灰足有一米多高,并抄走不少文物。这以后,除大佛及五佛殿幸存外,其余殿堂亭阁先后拆毁,大片僧房今已变成民房或职工宿舍。
大佛寺对岸的江北城,就是明玉珍的皇陵所在地。
江北城中央公园的一处小坡地上,一位神情肃穆的帅哥身穿黄袍端坐于案前,双目炯炯,眺望远方。他,就是传说中的大夏开国皇帝明玉珍。
明玉珍生于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随州(今湖北随县)人,世代务农。与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帝王一样,明玉珍天生就是个异人——“母梦与神遇,遂娠而生珍”,“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
至正十一年(1351年),各地红巾军相继起兵反元。5月,北方白莲教会的韩山童、刘福通等在颍上(今属安徽)发动起义。8月,湖北罗田卖布商贩徐寿辉与麻城铁匠邹普胜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为求自保,性情直爽、武功高强的明玉珍被乡绅长老推为屯长,召集乡勇1000多人结寨固守。
当年10月,徐寿辉在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称帝,国号为天完(大上加一为天,元上加宀是完,天完表示压倒大元),年号为治平。
1352年,徐寿辉派人招降明玉珍:跟着我们有肉吃,不然就要挨收拾(“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明玉珍一听,对方说得也有道理,好吧。于是率众跟了徐大大,被任命为“统兵征虏大元帅”,归大将倪文俊指挥,驻守沔阳(今湖北仙桃)。
明玉珍身先士卒,作战勇猛。一次在湖中大战元将哈林都时,右眼不幸被流箭射中失明。由于战功卓著,深受徐寿辉的器重,被升为“奉国上将军统军都元帅”。
1357年,明玉珍领兵西征,由巫峡入蜀,攻克夔州(今重庆奉节)、万州(今重庆万州)等地后溯江而上。同年4月,在江北铜锣峡与元军激战数日,大获全胜,随后乘胜攻打重庆城,元朝四川行省右丞相完者秃连夜逃往果州(今四川南充),左丞相哈林都仓促迎战被擒。这个哈林都就是当年在沔阳与明玉珍大战湖中的元将,明玉珍此番也算报了一箭射瞎眼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