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第一处世界遗产在哪里(2)

又莲郎

超乎想象的生存方式

荔波喀斯特洞穴数量众多,景观珍贵而奇特。董哥洞中生长着两只已有十几万年生命史的钟乳石,科学家从默默无语的它们身上,居然解读出十几万年地球气候的变迁。

荔波喀斯特的原始森林,生长在三层几亿年的岩石上。石头上的生存,必须超乎常理,逾越常情。在荔波喀斯特原始森林,各种树根不分类别、部分彼此地纠缠交结。

它们越过空中,翻过山岩,在百米绝壁上攀援,寻觅可以落脚的地方。一旦找到,便钻进去,岩石的每一道缝隙,都是它们生存的希望。这些看上去柔弱无力的树根,以坚韧对抗坚硬,撑破,或者说是撕裂了岩石,将根系深深地扎进石缝,穿透岩石伸入地下去吸取养分。

如果无缝可钻,那些大大小小的根系,就从四面八方漫过岩石,将它围困起来,再从岩石的边沿下掏取土壤。

年年岁岁,树木不断生长,根系不断发达,岩石被树根编织的网一点点抬离地面,形成了喀斯特森林里的一绝——“树抱石”。在一座小山上,一株榕树“力拔山兮”,就这样抱起了一块排球场大小、重达百吨的巨石。

生存的渴望所激发的生命力量,生命意志所展示的坚忍不拔和不折不挠,撼人心魄。

用钟灵毓秀诠释生存智慧

走进荔波喀斯特,有时会产生错觉,以为这里的树木和人类一样,有着健全而灵活的心智。喀斯特的树木对水源有一种而特别的感情。它们总是抢先占领岸边,挤到河里,任凭溪水淹没树干,有的小树甚至长在了激流的中央。

与别处那些离不开水又怕溺水的树木完全不同,它们居然拥有了水陆两栖的本领。它们仿佛在用这种方式,戏谑树木与水的关系法则,并由此创造了喀斯特又一个奇迹——“水上森林”。

这里的一些动植物的智慧,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在林间的地面上,常常能看见行动怪异的“小草”,那是已经学会化妆术的竹节虫。这些躲在草丛中的虫花,把自己弄成白绒绒一团素面朝天的花絮。某一类蜘蛛,则在背上画出一只凶神恶煞的大猫,有的植物,也用动物的摸样装饰自己,以恐吓动物天敌。

荔波喀斯特是人与自然和谐互荣的典范,在这里,这里的人们“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他们劳动时唱山歌,恋爱时唱情歌,宴宴时唱酒歌,用歌声记录和装饰朴素的生活与情感。

这里的“肚皮舞”和“贯胸舞”,曾被记入《山海经》,成了“刑天舞”和“贯胸人”神话的来源;这里的“两片瑶”保存着秦汉贯首衣的模样,造型奇特的禾仓,也可以找到树居时代痕迹;这里至今仍沿袭穴居时代的洞葬习俗,把洞穴看做是生命栖息的天堂。

这里的瑶族和大洋彼岸北美的印第安人远隔千山万水,没有联络,但两个民族的图腾柱确能如出一辙,极为相似,让人生出很多的猜想。

这里耀眼的民族之花,在荔波喀斯特的绿色里开放,为喀斯特增添了更多的色彩,也因此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之地的点睛之笔。

相信,她会仍然以自己的绝伦的姿态,征服更多的游客。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一指流沙
  • 趣闻 结果
  • 趣闻 香芹酱
  • 趣闻 温瞳
  • 趣闻 浅夏忆汐
  • 趣闻 寒江天外
  • 趣闻 伟茂子
  • 趣闻 梓柔郎
  • 趣闻 迷情
  • 趣闻 莎莉郎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