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射阳湖九里一千墩汉墓群(2)

曲静

美丽善良神话之说

千古之谜“九里一千墩”,民间传说众多。

其一:相传当年小秦王赶山填海,挥舞神鞭把西边的群山赶到这里时,因疲惫困顿,酣然而睡。东海龙王惧怕小秦王填海会殃及龙宫,便派机灵的三公主趁秦王熟睡之机偷偷换走了神鞭。第二天秦王醒来,挥鞭赶山,山却纹丝不动,定在了这里,经过千百年风雨剥蚀,成了一座座土墩子。

其二:相传天星箕伯,下界定位。他乘风而行,飘过大海,此时正是洪水泛滥之时,始终找不到要定的位置。在茫茫中,忽见海面上有一小丘,便停了下来,可是洪水继续上涨,于是箕伯用小丘上许多竹子编成箕斗运土围堰。等第二天清夜时,箕伯看看自已要定的星座位置,就是这个地方,于是用竹围、箕斗作成标志。箕伯上天了,天星归位了,人来开垦了。见有箕斗一只,后来人们就照箕斗的样子,编了很多的箕斗,便于种庄稼长五谷,创造了美好的劳动生活,并把没有开垦的高丘称为“箕山”。后来竹子编成工具被广为流传,今“九里一千墩”的竹墩乃为名墩。

渔农并举发展之本

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利用天然湖泊开凿邗沟东道和码头,即今天的宝应县射阳湖镇古邗沟和码头。从地理位置看,邗沟和码头的启用促成了古射阳的兴起。《宝应县志类编》述:东境时为射阳县,射阳城在今宝应东七十里,箕山在县治东六十里,延袤至七十里,环绕射阳故城,故又名射阳阜。广陵太守陈登移治于射阳县(治设射阳湖镇)时,安抚民众,兴修水利,邗沟古道进行改浚,发展农业经济,使射阳很快兴旺起来。到唐朝李承使节在射阳湖大力围湖垦田,给当时经济带来发展。所有这些,自西汉始,射阳墩虽受到封建王朝统治者看重和利用,汉时政治经济繁荣至顶峰,但这一切应该归功于古射阳墩人民创造了历史,改变了“九里一千墩”之貌。

军事战略要地之域

从古汉射阳地域看,射阳湖处江淮之间,镇邗沟之中,当水陆要冲,北可入淮泗掩袭下邳,南可下大江图谋江东,尽得形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故人以东侧射阳湖为泽国水陂,西岸之陆冈阜为射阳墩。春秋时,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北上伐齐,便于军力和粮草的运输,使射阳墩成为屯兵驻马的好地方,战略优势更加突显。汉代臧洪、陈容为抵御敌寇侵袭,操练兵马,修筑土墩,便后来有了前走马墩、后走马墩和饮马池、马槽等墩名和地名。广陵太守陈登移治射阳,不负曹操希望,赴广陵有所抱负,犄角吕布,遂于古射阳匡琦城建立郡治。因此,射阳墩区域是以水运便捷,战船集结,陆路南北兵马运动,从而使“九里一千墩”成为战略要地。

汉时王室名人归葬之地

从地形看,“九里一千墩”东侧射阳湖,西岸惟一绿洲。因此,射阳湖西岸绿洲自从楚汉战争开始一度成为汉朝皇室王室的首选归葬地。自春秋到汉代,人口密集,人有生有死,而古时最早的安葬形式就是土葬,因而,西岸绿洲__箕山之墩被意化神化,坟场越积越多,墩阜越覆越高。史书载:项伯和建安七子陈琳墓在此。清代发现孔子见老子石门画像石。近代曾出土过“汉铜虎”、“千斤镫”、“双鱼铜洗”等汉代以来的铜器、陶器、玉器、铁器珍贵文物数百件。后人称它是“史籍的记载,文明的象征”。至于众多学者探讨名人墓葬地及考古发现,今不作评述。

综上所述,“九里一千墩”形成源于箕山古陆、原始先民、神话传说、渔农根本、楚汉战争、王室归葬的历史。今天“九里一千墩”汉墓群虽然成为历史文化遗迹,但是留给我们的仍是研究、保护、发展和利用!明天我们更加期待射阳湖“九里一千墩”汉墓群以它独特的魅力和古朴的风姿显示汉文化的灿烂,迎候众多中外游客的到来!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曲静
  • 趣闻 几度温柔
  • 趣闻 庚戌
  • 趣闻 庆彬
  • 趣闻 我从雾里来
  • 趣闻 忆枫郎
  • 趣闻 彦会氏
  • 趣闻 从丹氏
  • 趣闻 男神驾到
  • 趣闻 爱鹏子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