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著名小吃蛋烘糕的传说

啸垄君

四川成都著名小吃蛋烘糕的传说

成都著名小吃蛋烘糕,深受人们欢迎,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孩子特别喜爱。其制作方法是将鸡蛋去壳,加入糖或蜂蜜调匀,再放些发面搅拌,上炉烘烤。有的还加进一些芝麻、核桃、花生或樱桃为馅。蛋烘糕酥软香甜,鲜美可口,人尝人爱。曾经有人写了副对联赞赏蛋烘糕:齿存蛋香,锦绣文章增异彩;口留酒甜,龙凤巨像生奇花。如此美妙的糕点,其产生经历却很是偶然而有趣。

大约在清朝道光年间,成都文庙街石室书院旁,有一间低矮的小屋,住着一位在南河里以拉纤为生的师老汉。有一年,锦江水位很浅,师老汉拉船闪了腰,只得退工回家。师老汉此时已年过半百,妻子也是长年生病,儿子尚幼,一家三口的生活十分艰难,常常是吃了上餐急下顿。

一个风雪交加的冬日,老两口正围坐在烘笼旁取暖,忽听屋角鸡笼里母鸡咯咯叫,老妻正要起身去捡蛋,谁知五岁的儿子已先下手,拿到鸡蛋就敲破在碗里,还放了些红糖、发面,用筷子胡乱搅拌着,意欲和小伙伴们办“姑姑筵”,玩游戏。这鸡蛋本是用作换些油盐的,见儿子如此胡来,老妻气急了,举手就打。儿子怕挨打,放下蛋碗就跑,不料踢翻了小铜锅,追赶的老妻又一脚把铜锅踏扁。这下子老妻更是火上浇油,气得将儿子抓住狠揍了一顿。

师老汉一边劝慰老妻消消气,一边心疼地拉住儿子哄着,并抱着坐在身上一起烤烘笼。儿子仍啼哭不止,硬是不听哄,老汉想了想,给他来点儿吃的东西兴许有效。老汉便将已踩扁的小铜锅放在烘笼上,吹旺炭火,舀了点儿子刚调的鸡蛋汁放在铜锅里,想烤张蛋饼哄儿子。片刻功夫,蛋饼烤熟了,儿子吃着吃着,转啼为笑。一张吃完了,又吵着还要吃,老汉干脆把剩下的蛋汁全烤完了。老妻吃了一些,赞不绝口;老汉也尝了点儿,果然香甜酥软,觉得味道非同一般。正为生计发愁的师老汉见用蛋烤成的蛋饼有如此美好的滋味,心想,何不摆个专卖蛋饼的小摊,说不定生意会很好哩。他把主意对老妻说了,老妻也赞同。

打定主意,老汉便将家中积攒下来的几十个鸡蛋用来试制蛋饼。他摸索着加发面、加糖的分量,注意火候的掌握,选择合适的烤具,终于制作出了理想的蛋饼。师老汉将一些蛋饼分送给左右邻居们品尝,大家都说好吃,并建议他开个专卖店,也有人建议给蛋饼取个好名字。师老汉见邻居们的建议和自己想的差不多,就更加增添了开店做生意的信。他把自己缺本钱的难处和大伙一说,热心的邻居们东家借一点,西家凑一点,有的还借给桌凳等物。不久,小小的生意门点开张了,师老汉将自己创制的蛋饼正式取名叫“蛋烘糕”。

文庙街师老汉制作的蛋烘糕进入市场后,深受人们欢迎,蛋烘糕店的生意很快兴旺起来。一个老学究吃了蛋烘糕后,文诌诌地说道:“蠢长八旬,无此口福食之晚矣,真乃天宫珍馐味,人间哪得几回尝!”

后来,师老汉制作的蛋烘糕名气越来越大,买蛋烘糕的人越来越多,已是供不应求,于是,一些精明的生意人也开始制作、经营蛋烘糕。这样,成都蛋烘糕日渐风行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烘烤技术的改进,蛋烘糕的制作也愈加精细,配料也不断增多,成为人们普遍喜爱的风味小吃。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洪飞
  • 趣闻 温柔
  • 趣闻 合英郎
  • 趣闻 清照
  • 趣闻 赞怡氏
  • 趣闻 自知
  • 趣闻 兰泽
  • 趣闻 老基肉
  • 趣闻 紫琼酱
  • 趣闻 昊昊氏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