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张家界石堰坪 土家族吊脚楼村落

巴黎港

湖南张家界石堰坪 土家族吊脚楼村落

石堰坪位于张家界永定区王家坪镇东南部,距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48公里,距桃花源70公里,距沅陵伍强溪50公里,地处三处风景的大旅游圈中心地带,世称三县区交界地的璀璨明珠。

全村面积1700公顷,现居住有土家族982人,182栋吊脚楼,核心保护区85栋,这里古木参天,植被完好,村落建筑古朴原始,人文历史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灿烂悠久,堪称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原生态吊脚楼古老村寨。

石堰坪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间艺术多姿多彩,民俗风情浓郁,自然山水秀美,原生态田园风光,上百栋土家吊脚楼融入其中,回归自然,被世界自然遗产基金会总裁安迪誉为“中国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的经典”,源于远古的土家民族舞蹈“扬叉舞”被世界文化遗产开发公司总裁迈尔克博士尔称为“原生态之舞”,土家族农耕文化艺术源远流长,誉满海内外。

石堰坪村,以土家族吊脚楼为特征的居民楼饱含着艺术,流露着文化,展现着文明,以穿越历史的方式向世人诉说建筑本身能够承载更多的民族基因。

也许是偏远,也许是交界地的“天高皇帝远”,石堰坪村里的建筑清一色的木质吊脚楼。与客家房屋不同,这些吊脚楼或单栋或集结,没有簇拥的规则几何图形般的房屋布局。每一栋都有着独立的风格与气质,自主自由的民族秉性在建筑里生长。但这种自由自主,不是放任自流,它们之间在空间布局上似乎也有讲究,或依山,或傍溪,或邻稻田,或毗旱地,以单纯的房屋造型和黝黑色的历史语言传递着土家族居民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艺术追求。

中间至少两大间房屋并列,其中由堂屋连接,然后一边或两边垂直折向房屋的朝向,以两层楼房和尖锐的夸张屋檐向蓝天祈祷一种大自然的暗示。夸张屋檐状似硕大的牛角,似乎要吹起袅袅天籁,与上天对话,获取土家族生存发展的启迪。传说在久远的上古时代,与有熊氏、神农氏首领齐名的蚩尤就将野牛驯服了耕牛,这土家族的祖先修筑吊脚楼的灵感是不是与蚩尤有关不得而知,但土家族建筑艺术里对牛的图腾崇拜是显而易见的。

耕牛作为农耕文明的要素,与土家族繁衍生息密切相关。以建筑造型表达这种农耕文明的浪漫思考,吊脚楼的屋檐创意凝结着土家族的艺术天分。石堰坪的吊脚楼纯粹以木材矗立,以一种拒绝现代建筑文明的霸气,将自己的建筑传统继承得完美,让人怦然心动。

土家族修筑房屋是讲究风水的。在石堰坪村,每一栋吊脚楼看似随意修建,但走近它,站在堂屋前面,瞭望前方景致,都会给你一种书香理想和风调雨顺的寓意。风水,在土家族吊脚楼的文化里具有内核的牵引作用。顺风顺水,是风水的望文生义的解读。看似肤浅,实则有着土家族探索并利用自然规律的蓬勃雄心。虽然是木质结构,但黑色瓦片的覆盖和地面沟渠的开掘,能让吊脚楼百年不腐,那种藏匿在建筑风水里的土家文化显得神秘而厚实,能给体味者天人合一的畅快淋漓之感。

土家族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曾经与封建社会的皇权发生碰撞。在碰撞中,有八百年的彭氏土家自治,也有覃垕晒皮的民族悲催,但无论皇权如何更替,土家族居民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稳住了阵脚,却是毋庸置辩的事实。这种坚挺、盎然的民族基因使吊脚楼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将土家族文化从过去带进了现代文明,并成为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民族图腾。这种图腾取材单一,但单一中孕育的民族追求和展现的民族理想,让吊脚楼成为土家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土家族以吊脚楼建筑表达自己的世界观,但并没有因为这种世界观而禁锢自己与自然、时代和谐对话的思路。在石堰坪村,吊脚楼散布180多栋,近千人在吊脚楼里谱写着自己的人生。据专家考证,有10多栋属于清朝时期建筑,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就算有两百多年历史,它们依然婉约,依然大气,依然实用,没有变成风雨中飘摇的危房险楼。

土家族居民住在里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将农耕文明打理得精巧细致、自给自足。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吊脚楼的传统文明不是故步自封的文明,而是与时俱进的文明,懂政治、知自然,重科技、讲务实。掀开土家族文明簿册,虽然“天高皇帝远”,但始终能够“手眼通天”,让土家族与时代一起进步,一起沐浴时代最新文明。

现在,石堰坪村已经通电,阡陌间有了水泥游道。据知情人透露,当地土家族居民,已经在农耕文明里打开发展旅游文化的窗口,伸出“糊仓节”和“扬叉舞”土家风情橄榄枝,雄心勃勃地将石堰坪的吊脚楼文化复制在地球村的市场里,让吊脚楼在时代文明里吸吮新乳汁,让土家族居民提升幸福感。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巴黎港
  • 趣闻 华乐桑
  • 趣闻 阳泽酱
  • 趣闻 樱筱茉
  • 趣闻 余妍
  • 趣闻 傻B战斗机
  • 趣闻 红了眼
  • 趣闻 壬戌
  • 趣闻 瞬间爱
  • 趣闻 运莱氏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