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中元节习俗
雅畅子
闽东福州的“做半段”
中元节,为福州传统时令节俗。农村称为“七月半”,俗称“做半段”。半段,指一年之半。被列为仅次于过年的大节,由古代“郊社”演变而来。农民在夏收之后,趁农闲举行祭田、祭祖仪式,酬谢管理土地的神明和开辟田园的祖先,也含有庆祝丰收的意义。古时中元节只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是用素筵祭祀,并规定不能在别人家中过夜。后来从素食发展为荤食,从本家人发展到宴请宾客,从祭田、祭祖发展到超渡“无主鬼魂”,把“七月半”变成迷信的鬼节,大搞普渡。俗习在这一天各乡村为了互相邀请,各定宴客时间,只要是七月,不论那一天都可以过节。富足之家以客多为荣,连续饮宴数天,甚至请评话、演闽剧以娱宾客,耗费巨大。
福州郊县的乡村早已有约定俗成的村庆活动——做半段。这村庆日多在每年夏收夏种或秋收秋种之后的农闲时间里,且皆定在农历七月以后。例如,鼓岭七月初七,义序八月初四,城门八月初八,淮安九月十五……都是各村的村庆日。有的大村里的村庆日还特意分为两天。例如福州东郊五里亭的后浦村,前半村定在八月廿一,后半村定在十月十六。村庆日恰在农历年过了一半以后,这一年的时间已过“半个阶段”了,所以村庆活动就被称为“做半段”。这时天气晴朗,气候宜人,农村多闲日,正适合于社交活动。所有相邻乡村的做半段日子都错开来,时间不一起,每村一年一次,为的是各村可以互相邀请,村庆活动不停,节庆气氛热闹,历久不歇。
村民十分重视做半段,为了使村庆办得隆重而体面,他们早在上半年做好宴请的物资筹备工作,养肥了鸡鸭猪等禽畜、酿好了米酒;路上相遇,也总在相互提醒或转告:“要来做半段哇!”村里的孩子们更是巴望着做半段。村头村尾汽灯明亮,表示村庆的酒宴开始了。这时,谁家的客人多,谁家就被认为好客,社交广,“会做人”,也会被人瞧得起。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全村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划拳喝酒声此落彼起。亲戚朋友聚在一块,畅叙亲情友谊,让累了半年的身心轻松一下。宴席上,或商谈买卖生意,或话桑麻,庆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好年景,筹划明春农事,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酒过数巡,皓月当空,客人酒足菜饱尽了兴要告辞了。村口的路上,人声鼎沸,互致珍重,踏着月光,便“家家扶得醉人归”了。远道的客人则留宿,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