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周村“年味”风俗文化
访真
山东淄博有这样一个村子,一直低调而纯正地存在着,这里没有太多现代商业的气息。传统的价值观,传统的历史风貌,传统的节庆特色让这个村子每到春节之时,便成了中国人寻找“年味”记忆,外国人寻找纯正中国春节的去处——这便是“天下第一村”周村,中国年味最浓的地方。
周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称,是著名的鲁商发源地。周村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於陵邑,自古商业发达,明朝嘉靖年间已有“周村店”称谓,明末清初开始走向繁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曾这样描绘:“康熙乙亥间,周村商贾云集,趁墟者,车马辐辏”。1775年,乾隆南巡时曾来过周村,并御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
周村完整地留存了中国北方的原汁“年味”,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商城,继承了鲁文化醇厚、深邃、悠远的纯朴本质,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尤其是过大年,煞是热闹好看。在进入农历腊月至春节后的40天时间内,周村古商城内会花灯交相辉映,灯谜扑朔迷离;打陀螺、滚铁环、踩高跷等民间游艺活动让游人体验童趣,乐不思蜀;穿旗袍、坐花轿、入洞房等民俗婚礼,让游客体验穿越时空的婚嫁;吹糖人、捏面人、刻瓷表演、皮影戏等传统商业习俗及百年市井再现,让人目不暇接,恍若隔世;山东吕剧、五音戏等地方戏曲展演及每天的鸣锣开市、百年情景画表演、民间杂耍等项目,丰富多彩,带给游客阵阵惊喜。同时,周村古镇也会联合各特色饭店,在过年期间以周村烧饼、周村羊肉、煮锅、肴鸡、干炸丸子、豆腐箱子、酥锅、蚕蛹以及地方山野菜为基础,打造出地方特色的民俗家常宴,以供游客在过大年期间品尝。
周村的元宵节也传统“年味”十足。元宵节的花灯是周村过年节一大节目,说万人空巷,一点也不夸张。无论是晴好的天气,还是雨雪天气,元宵节,人们一定要涌上街头观灯。不算街里四关的居民,连十里八乡的村子里的人们也要赶着来。届时,各样的花灯挂满的主要街道,各种形状的灯,争相争奇斗艳。做灯用的材料大部分是绢纱,上面绘着古代的美女才子,或是荷花鲤鱼,或是藏头诗谜……无不显示出周村人的善良和智慧。
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等古商业街市作为周村商业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至今保留完好。周村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有“丝绸之乡”的美称。周村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曾经在周村的毕氏尚书府教书33年,期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周村花灯、民间扮玩、五音戏等民俗艺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民间扮玩的代表项目“周村芯子”已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村芯子
周村芯子是一个独有的艺术品种,自唐宋至明清时期,周村商业规模渐大,全国各地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客商纷纷来此进行贸易,带来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各种庙会也应运而生,由于观众众多,个高的能够尽情的看,个矮的就远远站着无法观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便逐渐出现了“踩高跷”等表演节目的形式,一些大型的表演节目还扎制了人抬的舞台,演员站在上面进行表演。远远就能看见,芯子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成形、发展。
芯子是一个综合艺术体,一是展示了周村丝绸,二是传播了民间文化,三是促进了商贸活动。芯子实际上是由16人(8个人一班)轮流抬着一架装饰好的舞台,上面有化妆的演员造型和表演。表演以戏剧故事、民间传说为主要内容,如《西厢记》、《吕布与貂禅》、《罗成卖绒线》、《八仙过海》、《贵妃醉酒》等,演员浓妆艳抹,高站空中表演,十分惊险生动。
花灯
周村是中国三大灯系之一——中原花灯的发源之地,以制作精美,工艺讲究,种类繁多而闻名天下。
周村花灯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最初,周村老百姓为庆祝传统节日,表达丰收年景内心的喜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家家都有挂灯的习俗,后来,随着周村商业的繁荣发达,以大街、丝市街、银子市街为中心的古商业街区商贾云集。各商号为显示自己的实力,每年正月都出钱聘请扎灯高手,制作各种工艺复杂的花灯,届时各主要商业街上空遮天蔽日,彩灯高悬,灯光绚烂,宛如天上的街市,蔚为壮观,成为全国独有的景观。
周村的花灯也由此开始初具规模,并逐渐发展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