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桥庙会(2)

夏梦氏

安阳桥庙会的历史

关于安阳桥庙会的起源,《安阳市北关区志》有如下记载,“关帝庙建于明朝洪武年”,又根据安阳桥村村民的口传,“建庙即起会”,那么安阳桥庙会即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安阳桥庙会的兴盛与明朝经济的繁荣的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安阳桥一带漕运的兴起,造就了安阳桥一带商业的繁荣。并且在安阳桥庙会的发展过程中,庙会所围绕的中心( 庙宇)也在发生着变化。原来安阳桥南端有一座大王庙,每到正月十六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集聚到这里烧香磕头,伴随有些小摊贩,卖些小孩杂耍。安阳桥村村民说,安阳桥村正月十六庙会是由叩头敬神演变而来的。由此看来安阳桥庙会最初是为祭祀“大王”而兴起的庙会。

如前所述,安阳桥村共三座庙宇,南端有带石牌坊的大王庙,桥北有南顶老爷庙,桥东南有关帝庙,三座庙呈三角形分布,每座庙都香火旺盛。安阳桥是明清时期连接南北官道(御路)的唯一通道,是南北交通要道。安阳桥往东,船只可入卫河,转至京杭大运河后北行可直达北方重镇天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安阳河的漕运发达起来,安阳桥成为水上交通要道。安阳桥东河岸上修建了防水并便于停靠船只存货的货栈,货栈中存放大量粮、油、煤、木料等生活用品。每天的运货的铁轮大车、独轮车、肩挑的脚夫来回穿梭在安阳桥到城内的各集市之间。安阳桥(村)大街有杂货铺、粮坊、粉坊、客店、理发铺、酒馆、和肩挑日杂用品的小商贩,安阳桥一带一度成为经济繁荣、商家众多的商品集散地。安阳桥一带的船家、商家为保佑自己行船平安、事业兴旺,就兴起了农历正月十六叩头庙会。看来安阳桥庙会并不是适应商品贸易才兴起,而是为满足信仰的需求而产生。当时的庙会就在大王庙前和大王庙石牌坊以西的路上,庙会的面积并不大。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安阳桥庙会移到了安阳桥东北边河岸上的关帝庙。当时关帝被人们供奉为财神,商户及财主为保护自己的事业兴旺,集资在关帝庙前建了安阳最大的戏楼,每逢农历正月十六和农历五月二十三两个庙会,村民都要请戏班在戏楼唱戏,老百姓则在河坡看戏。

民国时期的安阳桥庙会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据1933年的《续安阳县志》记载,“赛会,简称会,会场,城关四乡殆遍。会期约在正月初八、初九、十六、二十八……等日。届时,则向一定地点集中各项货物,以供买卖。大会则有各种农具、估衣、首饰、骡群、马群者,名之曰骡马大会;其罗列、大宗梁檩椽柱及一切木料者,曰木植大会;至男女聚集神庙,烧香祈祷之香烟会,其所售货物除香箔食物外,间有其他商品而已。”解放后,关帝庙前的戏台被拆毁,安阳桥村委会又在村北的南顶老爷庙上新建戏台。安阳桥庙会又移到了南顶老爷庙附近。庙会时唱戏一天。南顶老爷庙东为牲畜、农具交易市场,西为生活日杂交易和小吃市场。庙会越来越大,正月十六庙会期间,各街、村出民间艺术节目,庆祝一番并祝福来年事业兴旺、五谷丰登。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夏梦氏
  • 趣闻 竹筱
  • 趣闻 凝残月
  • 趣闻 吟怀子
  • 趣闻 妙芙酱
  • 趣闻 清新记
  • 趣闻 雅韵氏
  • 趣闻 宇寰
  • 趣闻 翠梅桑
  • 趣闻 清影觅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