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桥庙会(3)

夏梦氏

安阳桥庙会传说

安阳桥庙会不管地点怎么改变,基本上是以安阳桥(鲸背桥)为中心并逐渐向四周扩散,围绕鲸背桥的各种传说跟这个信仰的中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关于鲸背桥传说。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反对元朝的统治时,曾被追得溃不成军,一直逃到安阳河北岸。当时前方是滔滔河水,后面有元军追杀。眼看难逃此劫,不免仰天长叹。就在此时,洹河里突然掀起了巨浪,一个庞然大物从河里一跃而起,横跨在洹河两岸。朱元璋大吃一惊,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条身长百丈的大鲸鱼。当时来不及多想就从鲸背上跑过去然后一路南逃,躲过一劫。后来当上皇帝之后,朱元璋对此念念不忘,命人修建鲸背状石桥以示纪念。该传说显然与历史有着出入,但它的真伪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只要分析一下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便可以知晓该传说产生的原因。

该民间传说的产生和明代社会里庙会与朝廷的政治措施联结紧密有很大关系。朱元璋出生下层农民,深知愚弄百姓的重要性。在造神方面,超过历代朝廷。“举凡今日一些忠臣庙会碑石,最普遍的诸如关帝庙、岳飞庙等庙庙会,都和明代敕封神号有关。其目的就在于用庙会文化束缚人民,诚如朱元璋对人所讲,他要‘使民有所惧’。明王朝鼓励举国皆祀,在民间广造传说,这和汉光武帝的把戏一样,直到今天,我们在许多兴起庙会的地方还能听到明太祖逃难得神相助(其情节与王莽赶刘秀的情节相仿)的传说……。”明王朝广泛兴起宗教庙会,实际上是为了从灵魂深处统治和驯服人民。

现在的安阳桥庙会,又叫关帝庙会,有了这个传说,关帝庙会便和明朝朱元璋扯上了关系。所以在安阳桥村民的口传当中,便出现了关帝庙“建庙即起会”等说法。安阳桥庙会实际起源于何时,已经不太重要了,村民的口传,只是表明了安阳桥庙会历史的悠久和村民们的骄傲,并为安阳桥庙会的存在寻找充实的理由。

另外还有一个关于“鲸背桥头避水珠”的传说。

安阳城北,洹河北岸有个安阳桥村。因村南有座“鲸背桥”而得名。桥与村相连,所以此桥又叫“安阳桥”。清光绪皇帝经过此桥,故而又称“御路桥”。此桥雄伟壮观,“鲸背观澜”乃是安阳八大景之一。它不仅是通往南北二京的重要桥梁,又是安阳、天津两地水路物质集散地。

该桥南低北高,壮如昂首的巨鲸横跨南北两岸。长120尺,左右两侧有石栏。七涵,三大四小,平时河水由西经三大涵向东潺潺流去,在洪水暴涨时,洪水才从四小涵洞中通过,所以过去曾有“安阳桥七孔券,三孔流水四孔旱”之说。

据传说,就是洪水再大,杂草挂在桥栏上,也从没淹出过桥北的安阳桥村。原因何在?说法有二:一是桥北地势偏高;二是桥北头有一眼井,井内有颗“避水珠”。

传说,有一南蛮子来北方盗宝,路经此桥时,曾饮过那口井里的凉水,他从水质中断定井中有颗“避水珠”,于是就想把它盗走。一个外乡人是不可以凭白无故下吃水井的,就是下吃水井也得得到允许。于是,他找到村首说:“我的金烟袋嘴不慎掉进了桥北头的吃水井里,请允许我下去打捞出来。”

南蛮子鬼,但北方人也不傻。村首看他穿衣打扮与金烟袋嘴很不相称,便对他产生了怀疑。村首为了弄个明白,一再盛情款待他。在村首的感召下,他才道出了井中有颗“避水珠”的秘密。

实际上,在安阳桥村的历史上,一九二九年,一九三七年,一九六三年和一九八二年曾四次遭受水灾,原因是洹河暴涨,每次水位均超过安阳桥面1米左右,淹掉了一部分房屋。其实传说在这里既表述了村民对其生活的集体记忆,又蕴涵了村民对自己所生存的空间的想象和有意识的建构。由于安阳桥村民临水而居,村庄难免会被水淹,所以这样的传说的产生是很自然的,它反映了“村民对自己生存空间、生存状态的思考,是在危险处境中的一种应急性行为,是对自己生存空间的一种象征性设置。”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夏梦氏
  • 趣闻 竹筱
  • 趣闻 凝残月
  • 趣闻 吟怀子
  • 趣闻 妙芙酱
  • 趣闻 清新记
  • 趣闻 雅韵氏
  • 趣闻 宇寰
  • 趣闻 翠梅桑
  • 趣闻 清影觅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