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休宁方言与习俗
宛白
语言是人们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与人们的生活戚戚相关。一个地区的方言也可以从一个角度反映这个地区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人情。
休宁隶属古徽州,祟尚礼仪,讲究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礼遇有加。休宁人信奉“油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这从休宁人的称谓和日常礼节性用语中便可反映出来。休宁人兄弟之间称兄为“大郎”,称弟为“弟郎”,称兄弟之子为“侄郎”,休宁称自己的妹妹为“令妹”、称自己的女婿为“令婿”;休宁对长辈多称“爷”、“伯爷”、“叔爷”、“姑爷”、“舅爷’。“郎”、“令”、“爷”,都是尊称。
休宁人在相互交往中说得最多的礼节性语言是“多谢、多谢”、“难得、难得”、“得罪、得罪”、“恭喜、恭喜”、“拜托、拜托”、“客气、客气”、“不要紧”、“没得关系”、“真过意不去”、“真难为情”、“真难为你了”。这些客套用语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润滑剂。
休宁人很讲礼数,凡事都有规矩,且很注重自身形象。所谓“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小孩子顽皮,未必能按大人要求去做,便会被斥之“失相”。休宁人讲究礼尚往来。收受别人的礼品,一定要找机会“复璧”,来而不往非礼也。待客很热情,先是让客人“快滴坐”,继之便要客人“吃杯茶”、“吃筒烟”。
休宁人家堂前的长几上除了“自呜钟”、“屏风镜”,还有两个插瓶,这两个插瓶叫“火煤瓶”,里面插满了用黄裱纸搓成的纸捻,休宁人叫“火煤”就是专为吃烟人点火而备);若非常来客,主人定会下厨,打上三个“鸡子滚水”端到客人面前。尽管好客,但休宁人也有一个原则:“七十不留食,八十不留宿”。对初次见面的小辈,主人还会特地送上一份小礼物或一个红包,谓之“递手”。休宁人念祖,每逢过年都要祭祖,休宁人叫“请祖宗”。八仙桌摆满祭品,红烛高烧、香烟缭绕,全家人依次对着正中高挂的“祖宗容”顶礼膜拜。休宁人思亲,对逝去的亲人总是难以忘怀,每逢清明必要上坟祭奠一番。为亡人送上“衣裤”和“金银”,同时祈求亡人“护佑”合家安康,小孩长进。休宁讲究为人要庄重,总是要求小孩做人要“斯文”、做事要“从容”。即便是夫妻,人前也不得有过于亲呢的举动。“房里夫妻堂前客”就是这个意思。
休宁人非常重视小孩受教育。小孩大了便要送入私塾、后来是“学堂”,读书识字。迄今许多农村小孩上学还是叫“进学堂”,家长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学习,还是那句老话:“还不快点去读书写字。”休宁人常对小孩说:“周仓无计,驼刀一世”,因此总教育小孩“要好好读书”,“从细就要学好”。休宁人甚至当着小孩的面,要求老师:“小孩不听话,只管打,三个钱买书,七个钱买打。”小孩做错了事,大人总是斥之“不识得救”,意印书未读好、数还不识,怎能不犯错。休宁培养小孩读书,并不一定是为了让小孩长大好当官。“官不做、秀才在”,大人总是这样安慰考试落榜的小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