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古鹅城历史追溯(2)

朋龙君

百色城墙筑好后,军民皆大欢喜。百色城地状似天鹅。在鹅城上空可观察到鹅的轮郭:今市一小原址至百色中学西面地段为鹅身。今市一小原址前面斜坡沿太平街到十字街(即爱新街与文明街交界处)为鹅颈。十字街突起高地直至中华街同福码头上面为鹅头,鹅扁嘴沿同福码头下伸进剥爱河中饮水。鹅的右翼从军分区起至市中级人民法院宿舍区、百色市第二幼儿园左面城墙边;左翼从百色中学至百色饭店原址、右江日报社、农业银行。左右两翼张开着地。由于百色城地形酷似一只拍翅伸脖、嘴伸进河中饮水的天鹅,于是百姓美称百色城为“鹅城”。在城西北面山坡上是观赏到鹅城最佳的高坡地,人们誉之为“探鹅岭”。环抱百色西南面的剥隘河,人们也誉之为“鹅江”。在民间,还有关于鹅城的美丽传说。

鹅城建成后分城厢内外。城厢内有太平、升平、清平、青龙、镇龙、后府、营后、兴贤、兴仁、西安、永安等11条街巷。先后建筑的官府、衙门有同知署、百色巡检署、中营游击署、照壁署、中府、右江镇总兵署及军装库、火药库等。学校有泗色中学堂、厅立两等小学堂、厅立初级女子小学堂。寺庙有庆祝宫、关帝庙、孔庙、文昌宫、忠义祠、神龙庙、马王庙、城隍庙。会馆有云南会馆。城厢内成为百色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鹅城还有“左文右武”之称,即从南往北看,以百色中学为界,左为学堂、官府衙门,右为兵营驻地。

城厢外多驻有商业店铺,建有大街、接龙、北胜、仁寿、织蓬、竹栏、豆芽、永兴等32条街巷。建有观音庙、清真寺、三元宫、岑三庙、火神庙等古寺庙。有粤东、灵洲、福建、江西、五属等会馆。学校有南区区立小学校、东区区立小学校、西区区立小学校。

在《百色厅志》中描绘的“百色厅城厢附近图”说明中,有关于百色城的介绍:“厅治枕山带江,形势最扼要,居高临下,相去凡数十丈。城开三门,地周四里。厢内多土著,厢外多客居……”城墙筑在高处,高屋建瓴才进可攻、退可守。鹅城城墙筑好后不愧为军事要地,经历了数次兵匪的入侵。最著名的有:清咸丰10年(1860年)2月24日,太平军石达开的部将(养子)石镇吉“率众数万,直扑百色城”,百色同知陶兆恩、右江镇总兵署总兵富顺、中营游击署统领马东旭,率军民悉力固守。石镇吉部困城一个多月后,见久攻不下只好绕路逃走。1929年12月中旬,百色起义胜利不久,土匪韦武率部2000多人攻打百色城,被红七军及百色工人赤卫队击退。1930年6月初,红七军回师百色,李明瑞(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张云逸(红七军军长)在鹅城战败岑建英,歼敌1000多人。历年来,在军民共同防守下,鹅城犹如铜墙铁壁。

时光荏苒,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飞机大炮等先进武器的使用,凭城守险已无多大效用。由于无人修护,城墙逐渐荒废凋零。城区的扩大、街道的贯通,部分城墙也被拆毁了。1936年6月1日,当时主政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与主政广东的陈济棠联合反对蒋介石,开展抗日救国运动时,(史称两广事变、“六一运动”)白崇禧下令百色民团指挥官苏新民、县长罗福康拆除旧城墙,取城砖石在马鞍坡、探鹅岭、羌园坡、长蛇岭等地修筑碉堡,防备蒋介石嫡系军队进袭,于是城墙绝大部分被毁。抗日期间,日军轰炸百色城,为了军民便于疏散逃避空袭,百色中学后门城墙也打开缺口,作为通道。解放后1953年,修筑百色至阳圩公路时,仅剩下的大西门城墙也被拆毁了。

百色自建鹅城至全部城墙拆毁(1730~1953年)历时223年。古城墙完成了它光荣的历史使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荣耀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百色建城后,城区历来成为厅治、府治、道治、县治、专区治、市治的驻地。1932年,为了便于管理,百色县(今右江区)政府将鹅城划分为崇德、遵义、鹅江三镇。解放后1950年7月,百色县取消三镇名称,改为百色县第一区。1953年改为城厢镇,1965年为县级镇,1980年为县属乡级镇,今为百色城街道办事处。百色建城时城区面积仅为0.25平方公里,百色解放时,城区面积为1.23平方公里,2000年前达15平方公里,人口10多万。

现今,百色城区水陆交通便利,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继续成为滇、黔、桂边区的交通枢纽以及桂西北地区、百色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百色城区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及公共事业等设施已不断跃上新台阶。百色市现今已成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叶丰
  • 趣闻 半心人
  • 趣闻 胤雅酱
  • 趣闻 云辰桑
  • 趣闻 妙凡郎
  • 趣闻 燕珺
  • 趣闻 局外人
  • 趣闻 高翰氏
  • 趣闻 萌面人
  • 趣闻 咏德氏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