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尾玄武山元山寺

欲望者

广东汕尾玄武山元山寺

玄武山元山寺位于碣石镇玄武山麓,占地面积15公顷,风景怡人,文物荟萃,是闽南语系海内外信仰的中心。元山寺是久负盛名的佛教古寺,现为陆丰县佛教协会所在地。

庙宇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明代洪武二十七年改建为玄武庙,明代万历五年扩建为元山寺。经明、清、民国几次修葺,现已颇具规模。

元山寺气势磅礴,建筑非凡。依山势递筑为一组四合院的对称式宫殿群体庙宇,三进殿宇沿多次台阶直通正殿,庙宇格局设计精确,遮阳曲径四通八达,有山门、前殿、中殿、配殿、厅堂、僧房和廊庑等建筑物99间。其整体建筑融宗教建筑、宫殿建筑、民居建筑、园林建筑于一体,具有鲜明的地方建筑特色。它建筑结构严谨,重斗叠拱、高脊飞檐、雕梁画栋、传统瓷贴,充分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术。寺内金碧辉煌;正门上雕龙画凤,装饰精美;门两边两只石狮威武有生气,宛若两个尽职的卫士日夜守护着元山寺。

一进寺门,可看到里面陈列着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有:宋代的“北极真武”铜铸像,明代的“释加牟尼”木雕像和宣德香炉,还有清代同治皇帝书赐的“威宣岭表”匾额,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书赠的“水德灵长”匾额和黑旗军首领刘永福题赠的匾额共3面的“中华文化名匾”。元山寺是粤东最大、文物保存最完整的宗教庙宇之一,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风景名胜区。

元山寺的背后是“福星垒塔”(俗称“玄山塔”)。该干塔为八角形,共3层,高18.8米,塔基周长24米,共用5340多块规格的花岗岩叠成,是一座巨形古艺建筑。塔内有螺旋石梯。拾级而上,第一层是“三元宫”,宫名由商承柞题写,第二层是“文昌殿,殿名由李妮题写;第三层是“魁垣”,两字由秦萼生题写。塔的每层四周群龙含珠,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数只铜钟挂于顶层,风吹叮当作响,声清韵圆。底座四周刻有飞禽走兽,逼真活脱,特别是前面含珠的石狮,更是活灵活现。

该塔始建于万历五年(1577年),为土塔,称“福星亭”;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改建为文昌阁;清代咸丰戌午年为飓风所毁;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改造为八角形三层阁式石塔,始称“福星塔”;文革期间的庚戌年腊月炸毁,1981年重建,为花岗岩石塔。它历来是南海碣石湾的导航标志,有“佛灯引明”之称。登上塔顶,碣石镇建筑尽收眼底,远眺可见浩翰的南海,周围的风景迷人,令人心旷神怡。此处名为“碣石观海”,是陆丰旧八景之一。

元山寺前面有一古戏台,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建,文革期间被毁,80年代复建。台基高1.5米,面宽22米,造形古朴,气势雄伟,各种木刻石雕,人物花鸟,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台内还悬挂有清代广东金石文学家探花李文田题刻的“台阁文章”匾额。元山寺戏台是目前广东省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庙宇戏台。

玄武山山上还有形状别致的麒麟石、龙门石、起龙岩、太平石,建筑雅致的四美亭、白得居通栏等优美景点。

玄武山山下还有鲜为人知的古迹名胜,如古卫城遗址、浅澳古炮台和镇内的广德禅院、功德祠、城隍庙、集福庵、高山寺、石洲南关古庙等。古卫城建于洪武二十七年,位于龙泉山下,环绕碣石重镇,因基垒石,为台而亭之,登高眺山海之胜;浅澳古炮台位于距碣石镇约五公里的天涯海角,建于清代,是扼守碣石重镇的门户,立身台堡,登山观海,海阔天空,水天一色,帆影点点,尽收眼底;田尾山依山隅海,拥有最多的海蚀柱和浪蚀纹沟等造形地貌,退潮时,奇异多彩的海蚀柱(海石体、海蘑菇、石龟、风帆、海上仙人、凤凰、海龙、海象等)造形展现在游人眼前,仿佛置身于浩翰的海上雕塑公园之中,令人如痴如醉;再有田尾山下的浅澳村天后宫和成荫古榕树,山顶的花岗岩石蛋的造型“公背婆石”,海上的海底公园和海市蜃楼等。这些海角石林、奇石奇光,形成了天涯风光的旅游景区。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温柔
  • 趣闻 悠然夏伤
  • 趣闻 筝痞
  • 趣闻 心远
  • 趣闻 碎碎念
  • 趣闻 云光暖
  • 趣闻 卿硕
  • 趣闻 向真氏
  • 趣闻 如寒君
  • 趣闻 听风起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