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乾县节日习俗
昆明郎
陕西乾县节日习俗
春节
春节即阴历年,这是传统节令中时间最长的节日,一般从农历十二月上旬开始,一直延续到来年一月(即正月)底,期间有许多节日活动。
1、腊八 古时人们在腊月初八日祭祀天地神,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乾县至今仍有吃“腊八面”的风俗。所谓“腊八面”就是在汤面条中加入煮熟的八种豆,再佐以其他菜肴。传统的习惯是天不明即吃腊八面,邻里间还讲究互相以腊八面馈送,表示祝福。
2.祭灶 相传灶君在腊月二十三日这天要上天宫向玉帝汇报他所住的人家的功过。所以一到二十三日晚,家家户户都要向这位司命主供糖献果,焚烧香烛纸马(供灶君上天骑用),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府降吉祥”。
3、赶年集 年集从腊月中旬开始,直至除夕方休。无论贫富,都要尽其所能,购备年货,从吃、穿、用到小孩玩具,样样都尽力求丰。穷人为了过年,除借贷外,腊月间更要忙碌奔走,俗话“腊月穷汉快如马”就是这个道理。近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长,年集更加繁荣兴旺。
4、除夕 即腊月三十日。当天下午家家户户张贴门神和对联。午后,先由小孩在大门口放炮,家长即贴五神(灶君、天地神、土地神、牛马王、龙王)及祖宗神位,并黻供焚香。
除夕一般要在祖宗的神位前通宵“守夜”,以示对祖宗崇敬。80年代,电视机普及,传统的守夜习俗变为欣赏电视台的文艺节目。
5、大年初一 就是春节最隆重的日子。届时,家家爆竹雷鸣,香火缭绕。清晨,衣着簇新的孩子随家长及男性家庭成员,去祭拜祖宗神位,再依次向族中长辈叩头拜年,长辈及父母向孩子回赠核桃、花生、糖果等。
6、走亲戚 农历正月初二,凡家有亡人未过三周年者,叫有“新灵”,亲戚要带上香烛纸钱前往祭奠。初三日,走亲戚拜年正式开始,约定俗成的规矩是辈分低、年龄小的看望辈分高、年龄大的。正月十二日以前,外家要给外孙或外甥送灯笼。
7、元宵节 即农历正月十五,是仅次于正月初一的重要节日,庆祝形式除与正月初一的情形相似外,晚上家家户户大门上高悬灯笼,有时还放焰火、耍竹马。城内则张灯结彩,举办灯谜活动,欢庆直至午夜。
8、正月十六游百病 俗传农历正月十六日外出走动,可以祛除百病,这天人们相约外出游名胜、逛县城。城内人山人海,乡村的社火队进城表演。
9、正月三十日晚燎惶惶 这是春节庆典中的最后一个节目。晚上每家门前燃一堆谷草火,人们从火上跳跃而过,据说可以燎去一切晦气,保佑一年事事顺通。
清明节
主要是扫墓。本县人分清明为新旧两天(清明节前一天为新清明),新丧三年之内的墓在新清明祭扫,三年以上的墓在旧清明祭奠。祭墓的时刻要在节气的正时以前,形式比较简单,坟头上压一面白纸,然后烧化纸钱。
这天,人们讲究吃凉粉,据说可以祛火明目。
端阳(午)节
每逢端午,手巧的人会用一些颜色鲜艳的布料缝成葫芦、金鱼、元宝、心形状的香包,里面放上晒干并研碎的香草粉,在端午节用一根绳将香包戴到小孩的脖子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送油曲连
在乾县,自古有个习俗,舅家的长辈在端午节给外甥送香包和油曲连。因端午节刚好是在麦子成熟前后,因此做油曲连讲究要拿刚打的新麦做,面粉里拌合着椒叶等香料,做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形状,放进锅里烙。舅家长辈送油曲连,一般送两对,一对两个,有好事成双的美好寓意;根据小孩子手腕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油曲连戴在手上,小一点的油曲连用红绳绑起来给小女孩扎在头发上。大人饮雄黄酒,小孩手足戴花花绳(五彩丝线合成)、香包,给门窗上插艾枝,以避疫就吉。
挂艾草
把艾草插在门楣上也是端午节的一大习俗。每至端午节早晨,或是在端午节前一两天,家家户户会将艾蒿插在门楣上以“辟邪”。艾蒿有招纳百福、杀虫、辟邪之意,如果艾蒿多的话还会将艾蒿立在门后。
系花绳
“端午节时要给孩子们绑花绳,老一辈都说绑花绳能驱虫、保平安。”在一广场售卖多年民族饰品的老奶奶这么说。花绳又称为五彩绳,在古代,五彩绳又被称为五彩长命缕,端午节时将红、黄、白、青、黑颜色的线用手搓成彩色绳系到手臂上,有种长命的说法,后又有辟邪、防止“五毒”等说法。在乾县,每到端午节,家长就会将五彩线系到孩子的手腕、脚腕,以祈求压邪避毒、长命百岁。
吃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头等大事。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唯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
乞巧节
乞巧节即农历七月七日,由牛郎织女的传说演绎而来,后来在民间形成了“乞巧”的风俗。这天晚上,闺秀们用谷草等物扎制七姐像,在庭院中陈列瓜果,用五彩钱穿针乞巧,一穿便进,即为得巧,也是女红长进的好兆。“乞巧”的习俗现在已很少见到。
中秋节
即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古代,日为太阳,月称太阴,祭月是很严肃的祀典,“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非所族也,不在祠典”。(《礼记·祭法》)以后,赏月重于祭月。当晚,家人团聚,食月饼,吃水果,叙人伦,以庆团圆,其乐无穷。倘有人外出未归,就会引起老人的不快。
重阳节
即农历九月九日,时值天高气爽,万里无云,最宜登高望远。古人还认为重阳登高可以避灾。本县喜爱登高的人这天大多登上梁山,南眺渭河平川。近年把这天又定为老年节。十月一日送寒衣
迷信传说,农历十月一日为城隍出巡日,时四乡群众汇集城隍庙,为逝去的亲人焚化纸钱,并在坟头烧化纸衣纸钱等,称为向亡人“送寒衣”。
冬至节
冬至日,旧俗这一天,人们将纸糊的衣服、被子及纸钱等物送在城隍庙(离城较远的地方在坟地或十字路口)烧掉,祈祷亲人在冥界穿暖过好寒冬,以寄托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