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林州 刘孝子碑
芝宇君
在太行之麓,淇水之东,有一村庄叫石阵村。提起石阵村的刘家大院,妇孺皆知,但说起该村的刘孝子碑,则鲜有人闻。
刘孝子昆仲,属石阵村人,刘氏三门第十七世裔,刘树堂,字艺文,号佩瑄。刘榘(jǔ)堂字方臣,号从如。其伯父刘啓彬,字文圃,号筱舫,在朝居官,在刘氏门中也算是很有名气的人物了。刘啓彬弟兄三人,啓彬为长,其二弟啓章,三弟啓中。孝子昆仲既是啓中的二子和三子。
刘启中在石阵村本是诗礼之家,簪笏之胄。刘启中一共四个儿子,他们都非常孝顺,在邻里乡党的口中也是赞不绝口。
刘启中,字允齐,号芝田,为辛酉科拔贡,候选直隶州州判,敕授微仕郎(从七品,是个很小的官)。他一生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文章学识更是名震乡邦。光绪七年刘启中身得重病,他的四个儿子每天昼夜不离的伺候着父亲,特别是树堂和榘堂,他们兄弟二人念哥哥年长,兄弟年幼。两人每天亲自为父亲喂饭喂药,每次喂药时都要自己先尝一尝,太烫了怕烫着父亲,就这样他们兄弟日日夜夜的陪伴着父亲。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他们兄弟呢?不离不弃,日夜服侍,乃真孝子也!但是他们还是没有能挽留下父亲,刘启中不幸于光绪八年正月初五离开了他们。
父亲的去世让兄弟四人痛苦不已,弟兄四人挣着要为父亲庐墓。在清朝后期能为父母守孝三年的已经不多了,弟兄四人挣着要为父亲在坟墓前搭建茅庐守孝,可算是至孝了。树堂和榘堂二人商量着,大哥年长况且和有家务在身,四弟年幼。于是二人确定前去坟前守孝。二人决心已定,随即到母亲房里请命,他们的母亲徐氏,见儿子如此孝顺便答应了。
兄弟二人在父亲的坟旁搭建了茅庐,从此便在此守孝了,每天早晚从不离开,孝服也一直不离身上,无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还是雨雪冰霜他们从不离开,每思念起父亲的时后便跪倒地上伤心的落泪。为了听从父亲身前的教导,“有余力,则学文”在拜祭之余的时间便读书写字,刻苦用功的学习。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转眼间孝期三年已满。这一天亲戚朋友,众人来接兄弟二人回家。兄弟在哭泣之中祭拜了父亲,返回家中。他们的孝行感动了周围的老百姓,百姓们提出要为孝子树碑立传。于是由当时的事首带头,百姓们纷纷捐款,不光是刘氏家族,整个地区的大小官员、百姓都非常踊跃。在兄弟二人三年孝期满的第二年,在孝子庐墓的地方立了一座孝子碑。正面书写“孝子刘树堂,榘堂庐墓处”几个大字,背面讲述了这个故事和官员和百姓的捐资名单!
后来县里的绅士李见荃和李兰孙等人还送来了匾额,上书大总统题褒“至性过人”四字,和银质褒章一枚。
由于刘启中坟茔在石阵村和薛家岗村交接处,在上世纪文革期间,薛家岗村一高义之人为保护孝子碑免遭破坏,特意找来十余人深夜将其抬回村里隐蔽了起来,一晃数十载光阴,直至今日。
据了解,这也是目前为止,在五龙镇发现的首块孝子碑刻,刘氏兄弟为父亲庐墓(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的人间真情更是记录当地孝文化的有力佐证。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向刘氏兄弟学习,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让我们共同来传承这一中华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