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与棺材的来历传说
香灵
棺材的来历
古时候,人到了快死的时候,事先用砖头砌一个“椁”(guǒ,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人死后,尸体放进椁内,外面把门堵死,再盖上土,叫做“封椁”。后来,又怎样改成用棺材装殓死人的呢?这还是要从孙膑和庞涓说起。
春秋时候,孙膑和庞涓是师兄弟,学成出师后,庞涓得到魏王赏识,被封为大将军,他嫉妒孙膑比自己高明,就设计要害死孙膑。孙膑得到消息马上逃走,庞涓下令全国各关口严加盘查,还亲自带人四处捉拿孙膑。
一天,孙膑逃到临近齐国的地界,想到齐国避难,可又没有法子出关,就到一个木匠家里,求木匠送他出关。木匠叫孙膑换了衣帽,睡在睡柜里,木匠盖上睡柜的盖子,用纤绳把睡柜绑好,邀来一群小伙子,抬的抬,扛的扛,吹吹打打出关“安葬”,就这样到了齐国。送睡柜的路上,成群结队的人在路边看稀奇,都说这个办法比以前做“椁”好。后来,人们就改用睡柜装殓死人,再过一些年,睡柜又改成现在的棺材。送死人出门安葬,至今还叫出殡、送殡,就是因为最早跟孙膑有关。
墓碑与棺材起源民间传说
古时候有个小孩子叫做丁郎,家里很穷。靠他老母亲每天讨饭喂养,一天一天的丁朗长到了18岁 。
丁朗自从他娘把他生养下来到十八岁,他从没说过一句话,叫过一声娘,整天无情无绪的,母亲讨饭他就吃,吃还要喂,吃完了就睡觉,冬天睡觉在屋里,夏天拉一张破席睡自家门前的梧桐树下,这棵梧桐树是丁朗出世的时候母亲栽的,希望人与树齐,成为栋梁,而今树已参天儿子却还不会说话,母亲常常对树垂泪。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了,冬去春来,又是一个还算清丽的夏天,丁郎依旧扯了一段破席子,在如盖的梧桐下乘凉,他看到了有一只乌鹊在得到母亲的吐哺之后,羽翼渐丰,可以试着飞从这个枝头跳到另外的枝头, 然后再跳回在自己的母亲面前,丁郎知道的因为他看这个情景不是一天了,不是一次了,也不是一年了,他知道这只小小的刚会飞翔的乌雀是去觅食,回来反哺他的妈妈,而他的妈妈在得到孩子的十八日的反哺以后 就会死去 。
今天的丁郎又看到这个情景的时候陡然泪如泉涌,怎么也停不了,他想到了自己十八年来每日母亲讨饭来喂自己 。
不知道什么时候,丁郎的母亲已经端了一碗热饭回来了,那只陪伴了母亲和自己十八年的碗现在看来虽已缺边 却如此亲切和温暖,但是当母亲看到自己的儿子泪眼婆娑的时候,她惊呆了,不知道儿子是怎么了,于是把碗放在脚边,很伤心的急切的问儿子 孩子怎么啦。
丁郎这个时候 突然会说话了,他叫了他人生的第一声妈妈 ,这个声音是如此的大如此的突然 。
母亲已经习惯了儿子不会说话,看儿子哭的时候还能理解,可是突然听到儿子叫自己妈妈,着实受了一惊,也许因为年事已高受不了如此一击,在听到儿子叫自己的时候 一个后撤身忽然倒地而去。
此时的丁郎更是悲痛欲绝呼天号地,他没想到在自己将要报答妈妈的时候,竟然因自己的一声妈妈受吓而,直是哭了三天三夜天昏地暗 。
门前的梧桐树看着丁郎如此悲痛,也是感动非常决然而倒。
丁郎的邻居知道了他的诚心感天了动地,悔悟的心意天地皆知了,就告诉丁郎人死不能复生要想办法把母亲穿戴安葬,但是家徒四壁怎么安葬母亲呢?
丁郎就借了斧凿斩树为衣(棺衣)代替穿戴。过去还没有人要造棺椁的事情,都是土掩。为了使母亲时时在于自己面前,丁郎做了个立棺衣放在正堂。
这个孝子的故事一下就传开了,于是后来有了把亲人放在棺材里,但是把那么大一个树裁为棺木实在是太笨重,于是有人就开始了做棺材,但是棺木立于厅堂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应的,后来就立了牌位,把棺材在家放置一些时间后葬于土中并立墓碑以记之。
渐渐的这个故事以及棺材与墓碑的古例就延续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