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修文三潮水与知非寺
梅风氏
三潮水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城北2公里观音山南麓潮水村,因夏秋间每日定时发大水三次,故名三潮水。在明代后期即作为著名的古迹载入方志。三潮水是一股清泉,出自山麓岩洞内,经龙嘴石注入池中。
三潮水原名潮泉,实为一个间歇泉,泉水通常是一日早、中、晚三次大涌,故称三潮水。泉水自山脚石罅中涌出,隙高约2米,宽约0.5米。人们在石隙前建石雕龙头,龙头上立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牌坊,上刻清光绪年间(1875)修文知县孙其正咏三潮水诗一首。
牌坊前建一扇形水池,池半径约7米,深1米,弧长1 3米。泉水从龙头嘴中喷出,泻在扇形池中,初为涓涓细流,涨潮时逐渐加大,以致哗然有声。池中有一石龟,水淹至龟背而潮渐止,每潮约半小时左右。
临池北面,矗立着一个四角攒尖顶凉亭,名为潇洒亭,又叫观潮亭。原亭前檐挂有明总兵王国祯题的“时而出之”金字横匾。亭柱楹联前联为“为盈为虚即水可鉴;或潜或跃与时偕行。”
中为“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后联为“连演乾全,有幸浙潮应失色;断分坤半,无灵湘水不知名。”亭的后壁上镶有“八仙过海”石浮雕,下方的石碑上大书“三潮水”三字。
池东侧有一凉厅,为悬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明间门上悬有“心包太虚”四字横匾。池西侧台地上为潮水寺,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系总兵王国祯所建。
明末清初,副都御史兼贵州巡抚钱邦芑,为秦王孙可望所逼,退隐三潮水,改潮水寺为知非寺,自号知非居士,又称大错和尚。清康熙四年(1665),僧人寂高改建,后毁。
1995年,重新修建潮水寺,新修了山门、大雄宝殿、观音殿、观音塔、财宝天王殿、玉佛殿、药王殿、星海阁、罗汉堂等。
山门的题联为“举足宜寻中正路;入门俱是过来人。”、“履山径之斜歆知非决不蹈前辙;参水源于活泼动念释然悟化机。”
大雄宝殿题联为“一日三潮甘泉成池洗尽过去劫尘消业障;四大五蕴禅定知非悟澈本来面目具佛心。”、“佛土庄严当以虚空而求实相;自性清静本无圣贤安有凡夫。”
大殿内供奉释迦牟尼、迦叶、阿南、文殊、普贤、十六真人等神像,法像庄严,香火繁盛。
1982年,三潮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贵阳修文县知非寺
三潮水知非寺位于城北郊外,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几千年前,这里居住着一条龙,这条龙每天早上、中午、下午各潮一次水,而且潮水的时间相同,由此而得“三潮水”之美名!
知非寺,原称潮水寺。南明时期,一位大官来此隐居,改名知非寺。寺庙规模宏伟,有三大殿、四厢房、两山门及仓库、凉亭、茶厅等各式古代建设十八楹。寺左为三潮水。三潮水下方的石池子约宽一丈见方,修成扇形,三尺多深。池中有只石乌龟。水从山脚岩缝中流出,出水处安一龙嘴。时有小鱼从龙嘴游出。潮水时,水如大腿一般粗;不潮时,只有筷子那么细。每次潮三四分钟,淹过龟背即停。一般一天潮三次;天亮一次,中午一次,傍晚一次,因此称为“三潮水”。
其实,发水季节一天不只潮三次。枯水季节,不一定潮。冬腊月和正月,通常不潮。发春水以后开始潮。人都以为碰到来潮好征兆,从前要烧香、磕头谢来潮。相传清代有个贪官来看三潮水,等了几天几夜都不潮,可他一走便潮,气得他把龙嘴砸了。此事激起公愤,他被迫打了一个安上。此龙嘴在“破四旧”时又被砸烂了。今已修复,相当壮观。
“潮水寺”改称“知非寺”乃钱邦芑所为。钱邦芑,字开少、丹徒人。南明永历中,以御史巡按四川。永历六年(1652年)受任抚黔。因坚持拒附孙可望,于永历八年(1654年)在修文三潮水祝发为僧,号大错和尚。“知今是而昨非”。遂改寺名“知非寺”。当年寺前竖月石雕碑坊,额刻“知非禅林”4字,并镌石联一副:“举足宜行中正路;入门俱是过来人。”钱邦芑在知非寺住不多久便移居湄潭西来庵,旋迁余庆之蒲村。从此以后,隐居僻处,纵情山水,以诗文自娱。在浦村怪石嶙峋处筑湖建亭,沿湖植柳,结庐以居,名“大错庵”,并在石林丛中摩崖题刻“他山”,“钱开少放歌处”等数十方。
知非寺的主人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叫钱邦芑,明末崇祯皇帝时任四川巡按,正逢李自成、张献忠造反,而他任的巡按一职只是监察,并无用兵之权,他认为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于是弃官遁迹,辗转至贵州。此时李自成已在北京称帝,明朝在广西建立的流亡政府南明朝廷给他封了个官。张献忠大西政权的秦王孙可望进贵州,又要他做大西的官。钱邦芑这人有点骨气,孙可望是反明朝廷的,他当然不干,孙可望就要追杀他,他东躲西藏,后来便躲到了修文的三潮水,在这里做了和尚。
说起来,三潮水的知非寺也不是钱邦芑修的,真正修知非寺的是明朝崇祯年间的贵州总兵王国祯。说起这王国祯也是一个人物,明天启崇祯年间,他任贵州副总兵驻军龙场,龙场驻军期间,这个王国祯是做过许多有益于修文百姓的事的,地方志上就载有他屯田三万亩、修建龙场大城等事迹,其中就提到于城北三潮水建潮水寺,由此可见,三潮水原先就有寺庙,叫潮水寺。后来,钱邦芑来到这里,就在潮水寺出了家,自己取了个法号叫大错和尚。
知非寺的名气不仅因为有钱邦芑这样一个人物,还因为当年有个叫语嵩的僧人也曾住持过这里。语嵩法师这个人是很有点名气的,他是四川人,二十三岁削发修行,悟性高,几年即成名僧,钱邦芑仰慕其名,请他入主知非寺,他在知非寺宣讲佛法,前后两年,从者如云,后来他去了息烽的西望山,在那里讲经论法,著书立说,再后来又去了宁波,五十五岁时在宁波天童寺坐逝。(摄影:筑城老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