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节日习俗(2)
香蝶
二十四个毛毛节
战国时期,我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基本齐备,汉代明确地把一年划成24等份,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我国岁时节日的形成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所谓“二十四个毛毛节”,山西民间有二种说法,一是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而言,除去春节、上元节、中秋节和中元节,实际只有20个。这个说法源于古人望月的习惯和二十四节气的节奏,既笼统又不符合秦汉以来节日风俗的实际情况。
二是指实际存在并长期延续的其他24个有明确岁时与风俗的节日,分别是立春、迎喜神节(正月初一或初三)、祭祖节(正月初二)、送穷节(正月初五)、人节(正月初七)、十至节(正月初十)、添仓节(正月二十和二十五)、青龙节(正月二十一)、祭星节(正月二十八)、太阳节(二月初一)、寒食节(清明节前一日)、上巳节(三月三)、财神节(三月十五)、关帝节(五月十三)、天贶节(六月六,与“八小节”中的五谷节相叠)、观音得道日(六月十九)、七夕节(七月七)、灶君节(八月初三,民间为灶君生日)、圣贤节(八月二十七孔子生日)、报信节(腊月初)、避疫节(腊月初五)、送神节(腊月二十三)、交年节(腊月二十四)、除夕节(腊月三十,小年为腊月二十九)。
在山西正月与腊月的节日是最频繁的,占全年一半以上,这种不均衡主要是因农耕经济和山区无霜期短的条件所决定的。山西人称腊月至正月为“年节”,一切活动都围绕着“过年”,人们常说“受了一年,只盼过年”,对年节的态度远胜于其他节日。腊月至正月既是农闲季节,更是充满期盼与憧憬的季节,山西人把所有能融入年节的活动都包容进来,充分享受休闲、欢娱与口腹之乐,因此,山西人有俗语说到“正月天天是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