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高龄”的武当进香习俗(2)
耘豪氏
上路之前,众人须沐浴净身、不食荤腥。一路大张旗鼓,纪律严明,各人见庙烧香,见神跪拜,生怕稍有差池,“灵官爷发怒,将其仗于南天门下。”
更有甚者,会通过“苦行”的方式,让自己遭受肉体折磨,向真武神表示赤胆忠心,以求得怜悯和庇佑。他们用“锁口剑”或者“锁骨剑”,穿透身体,鲜血淋漓,但只有上得金殿,方能取剑,用真武神面前的香灰止血。
民国时期,每月“朝山进香”的香客,仍然达到三万人的规模,来自苏杭的船只,顺江而上,在汉江码头上岸,浩浩荡荡。
据说,解放前的武昌粮道街,就有类似于“香会”的组织,一干人等,黄袍加身,锣鼓开路。而今,全国各地都很难见到当年的场景,偶尔有信士扛着令旗,多数只备香裱,“香头”的功能,变成了租车、买票、维持秩序。
早上五点,景区大客车开始载香客上山,这一天,景区增加了人力和运力,但是仍然队如长龙,前方马上传来消息,直上金顶的索道处,已经人满为患,而巴掌大小的金顶,迅速开始限制人流,间断放行。检票处的工作人员开始劝说香客坐车到南岩,然后步行三五个小时登临金顶。
如今的香客,仍以荆襄、河南、陕西一带为多,以及附近十堰、郧县、丹江、房县一带,对于他们而言,最大的煎熬,莫过于乘车转山时的眩晕,以及排队等候时的焦虑。以至于终于到达金顶的时候,也只能够匆匆一拜,匆匆一瞥。甚至有人说笑,人在金顶,跪都跪不下身子来。
武当山的金顶,有一座“紫金城”,传说与北京紫禁城的设计者,为同一个人。城墙环绕“金顶”天柱峰,藏风聚气。“朝山进香”的终点金殿,就在紫金城的中央。明朝永乐年间,这座重达数十万斤的铜铸鎏金大殿,从北京出发,由水路,运往均州武当山。
如今的香客,在殿前跪拜过后,还要绕殿一周,万历年间由云南官民贡献的148根青铜护柱,在一人高的位置,已经被摸得铮亮无比,露出了原本精细的花纹。
70岁的朋老汉,曾冒生命危险烧“龙头香”
登上金顶的“天路”,如果舍弃索道而选择步行,乌鸦岭是必经之道。从乌鸦岭到金顶,虽然只需拾级而上,但也是三五个小时的路程。
因为索道拥堵,许多人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选择从这条路步行上山。不到七点,成群结队的香客已经爬满了山坡,而前面还有更漫长的山路——这确实能够起到很好的分流作用。
老汉朋金来,此刻正从金顶下山,笨拙上行的人群纷纷投以诧异的目光,他也时不时地停下步子,望着蛇行逶迤的人流发呆。
“昨天下午就到了,在老乡家里住了一晚, 三点钟就上山了。我一把老骨头,挤不过他们年轻人。”朋老汉说。这位七十岁的老人,看上去身体硬朗,步子稳健,一路背着双手,如履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