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安国饮食习俗(2)
代卉氏
佐料、佐菜
安国人口味喜咸, 除饮用多不用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穷苦人多自熬小盐食用, 很少用其它佐料,唯食粗食常佐辣椒,称辣椒为“送糠王”,意为辣椒助食欲。今城乡普遍食用加碘海盐、大料、花椒、生姜、大蒜、料酒、五香肉料及味精等调料。
佐菜以咸为主,辅以酸、辣。
腌咸菜将白萝卜、胡萝卜、芥菜、黄瓜、豆角、辣椒等放入缸中,加盐水腌制。
腌蛋将鲜鸡蛋、鸭蛋、鹅蛋放入缸中加盐水腌制。
腌蒜、腌蒜苔(1)5月底、6月初,将鲜蒜、鲜蒜苔置容器中用盐水腌制,或用醋,适量加盐或糖腌制。(2)农历腊月,将蒜去皮,白菜帮切成小块,置容器中加醋闷制,十几天后呈绿色,俗称“腊八憋绿蒜”。清口去腻。
炒菜午餐炒菜较多,一般为素炒各种鲜菜,春鲜菜少时,炒干菜食用,如萝卜片、干白菜等。今四季以鲜菜炒菜。
另外还有泡酸菜、闷冬菜、憋制五香疙瘩头,做西瓜酱(俗称“豆豉”)等俗。
宴席
境内多肉头席,传统宴席有“四大件”“八大碗”“十大碗”“十二盏灯”等多种。
四大件席 鸡、鱼、肘子、方子肉或条子肉为四大件,配4冷盘、4热盘。
八大碗席 多为鸡、 鱼、肘子、核桃肉、条子肉、方子肉、 甜饭等8碗,配8盘或10盘冷热菜。
十大碗席 在八碗席的基础上,加米粉肉、丸子、拔丝山药(或苹果、甘薯)等两碗,配10盘或12盘冷热菜。另有“十响一咕咚”席,即10个碗,另加1大盘肉(约2—2.5公斤)。
十二盏灯席 共12个碗,配8冷盘、8热盘。
另外还有海味席,以山珍海味为原料。解放前,富豪之家多摆此宴,今无纯海味席,只是在肉头席中加一些海参、鱿鱼、海蜇之类。豆腐席,将豆腐如法炮制,亦有八碗、十碗之分,解放前多为一般人家所用,今已无纯豆腐席。经济条件较差的人家摆肉头席,多用萝卜、白菜、豆腐等揎底,上摆肉,称“肉帽”,俗谓“估当子”。药膳席,碗、盘数不定, 有黄芪炖鸡、虫草扒肘子等数十种,风味独特。
附:烟酒茶
1、烟 安国人吸烟清代始有文字记载。清代,吸烟不分男女,吸烟者多佩带烟锅儿、烟荷包(烟袋)、火镰。人们往往以“不知不觉(念“缴”),一年抽个裤子袄”相戒,但吸烟之风不减。建国后,年轻妇女吸烟者锐减,今女性吸烟者不多见。纸烟自民国初传入,吸者多为官僚、商人。20世纪50年代后吸纸烟者多工薪阶层,70年代中后期农村吸烟者增加,今城乡成年男子大多吸纸烟。纸烟为待客、送礼之物,宴席必有高档烟。
2、酒 安国人喜饮浓香型曲酒。20 世纪60年代以前,多饮薯干酒和枣酒。70年代后,多饮县产“红梁大曲”“祁州大曲”“祁州陈酿”。近年县内兴起“祁州大曲”“祁州陈酿”热,无论公宴、私宴,必备之。夏季,饮啤酒成习。县人饮酒豪爽,主待客多饮为敬。一般酒席,前三杯必喝,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方自便之习,酒兴起,猜拳行令。大五女一带待客有跪酒之风,客人不喝不起,一醉方休。
3、茶 20世纪60年代以前,乡间多饮大枣茶,县城居民多饮花茶。近年,城乡以茶待客成习,茶叶品种有花茶、龙井、铁观音等,间有菊花茶、黄芪茶等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