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抬汪公”民俗及价值(3)
夏璇君
歙北丰瑞里“抬汪公”
数百年来,歙县云岚山汪王墓附近的歙北承狮丰瑞里一带,一直有“抬汪公”的汪王祭祀活动。文革以后此活动中断,近年,村民自发修复了“汪王庙”,重塑了汪王、汪华夫人、五谷神的神像,又恢复了农历正月十三、六月六的“抬汪公”民俗,这是徽州地域目前唯一仅存的“抬汪王”民俗,“活态汪华文化”。
今年正月十三,我们汪华文化研究会等徽州文化学术团体的一些研究人员专程前往丰瑞里,目睹了村民“抬汪公”民俗的全过程。早上刚刚雨过天晴,近两百村民就纷纷来到村东头一座小山岗上的汪王庙前,江姓、胡姓、张姓、汪姓等村民燃烛焚香烧纸祭拜后,已经把汪王菩萨、汪公夫人菩萨、五谷神菩萨请进了三顶红幔大轿,在喧天锣鼓和鞭炮礼花的迎接之下,村民们抬着汪公等三轿菩萨,由几十面彩旗前导,浩浩荡荡地沿着山间小路,经过田间向村里进发,早就迎候在村口的男女老幼,手拈檀香,向徐徐近前的汪公祷拜祈福,一时鞭炮礼花轰响、硝烟弥漫,汪公菩萨进村以后,每到一户门前,各家都燃烛摆供,放礼花、焰火、鞭炮,都要停下轿子接受祭拜,从早上七点到中午十二点多,抬汪公菩萨的队伍绕村中街巷整整巡游了五个多小时,之后三乘轿子来到村中小广场上,这里已挤满人群,汪公等三轿一字排开,供村民集体祭拜,一时锣鼓咚呛,鞭炮齐鸣,香烟弥漫。除村里各姓村民,也还有附近各村闻讯带着礼花香纸赶来祭拜的村民。后来还有村民特别将汪公请到自己家里祭拜祈福。
主持活动的村民张文华的老母亲告诉我们:现在这种“抬汪公”活动,仪式已经简略得多了。以前丰瑞里的“抬汪公”活动,是村人一年中最要紧的活动。在外做生意的人,春节回不回家在其次,正月十三则一定要赶回来祭汪公。这里四村八壋走亲戚也都是在这一天。“抬汪公”的巡游队伍,前面有各色龙旗仪仗队开道,后有舞狮、地戏等等队伍跟随。一些许愿、还愿之家,还要特别请汪公菩萨到家里祭拜祈福,特别是当年有喜事的人家,接汪公特别地隆重。
村民告诉我们:汪公老爷是个好人、好菩萨,我们都相信他。丰瑞里这次“抬汪公”活动持续到下午两点多,人们才热热热闹地把汪公等三轿菩萨抬到汪王庙里安放。有人估计,这一天丰瑞里消费的礼花鞭炮香烛至少不下数万元。在从山上下来的路口,我们还看到络绎不绝的村民提着香纸鞭炮礼花向汪王庙赶去,问了几个年青的村民,他们说是上丰、富堨那边的,听说正月十三丰瑞里“抬汪公”,于是赶来了,可惜迟了点。有的村民告诉我们,以前“抬汪公”不但要在丰瑞里巡游,还要到邻近承狮、温塘等村里巡游,热闹得很呢。
歙县溪头“嬉菩萨”
歙县溪头一带乡村,许多村庄都为汪华和其九子立庙设祭,有不少“汪公会”、“太子会”一类组织,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到十八,都要举行隆重的“汪王祭”,在庙里祭拜汪公之后,要用特制的轿将神像抬出在村庄里巡游,巡游中还特别有戏噱意味,民间称之为“嬉菩萨”,简直就是溪头一带乡村百姓在“汪王祭”民俗中的一个艺术创造。洪村口一带,村民们抬着汪公父子同时出游,巡游特点是汪公的轿行进平稳,庄重肃穆,俗称“文而不武”;而太子(相公)轿,人们抬着行进时,则故意左右摆动,甚至颠致轿顶离地寸许,向沿途迎候的村民炫耀其抬菩萨者的技巧和力气,这就叫做“武而不文”。这种“嬉菩萨”的生动场面,常常将整个“汪王祭”巡游的热闹气氛推到高潮,观者人山人海,欢声雷动,成为村庄百姓最开心的时刻。而溪头村的“嬉菩萨”则是汪公父子神轿不一起出,只由社公土地神像陪游,行进时,也是“文而不武”,这虽比洪村口“文、武嬉菩萨”稍逊精彩,但排场仪仗却和接观音一样非常庄重华丽,盛名久列歙东四大著名酬神民俗(“江村朝献、桂林社,溪头龙灯、竦口会”)排榜。溪头“嬉菩萨”,不仅仪式庄严繁缛,地戏班子庞大、剧目繁多,灯彩争奇斗艳,日夜巡游队伍壮观,而且有许多巡游程序,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八,成为溪头村一年中最隆重的民俗活动。
歙县武阳汪公灯
歙南武阳的“汪王祭”,其特色是在正月十三接“汪公菩萨”和正月十七送“菩萨”巡游过程中要大张旗鼓地“嬉灯”。这些加入抬汪公巡游活动的纸扎灯彩,名目繁多,有玉皇灯、王母灯、龙王灯、观音灯、十八罗汉灯、太岁灯、哪吒闹海灯、嫦娥奔月灯、猴王上树灯、九头枭鸟灯、凤凰灯、公鸡灯、元宝灯、水晶灯、花蓝灯、七星灯、莲花灯、玉兔灯、鲤鱼灯等等,遇到大年,还要加入竹马灯等等。这些彩灯,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一个比一个好看。都是在“汪公祭”一个月前就请许多有名的乡村纸扎工艺师傅集中精心赶制的。在抬汪公巡游过程中,这些造型奇巧、精美绝伦、通体明亮的彩灯,有的还巧设机关,人物、鸟兽会动、会飞、会舞,引得四乡八壋村民塞满村街,观者如潮。这是一次民间灯彩技艺的大演示、大比赛,也是武阳村一年一度的盛大民间节日。
古徽州“汪王祭”民俗,除以上列举的特色活动之外,各地乡村还有许多让人们津津乐道的特色民俗,象绩溪上庄“安苗节”、歙县薜潭“划龙船”,歙县中村“扎龙阁”、绩溪扬溪“破寒山”、绩溪墈头“太子会”、歙县渔梁“比亮船”、歙县澹淇“嬉鱼灯”等等。普遍流行于古徽州乡村的“抬汪公”“汪王祭”民俗,成为徽州文化中一幅最靓丽出彩的民俗地图,是老祖宗留给徽州后人的回味无穷的文化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