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楚雄山野深处的古村落
星星的軌跡
土屋石墙青石桥,小桥流水有人家。在楚雄的山村深处,散落着许多“藏在深闺人不知”的美丽村落,它们孕育了文化,承载了乡愁,保留着昔日的淳朴和静谧,每一个都有宛如行走在画中的诗意!今天带你走进那些隐匿在楚雄山水之中的古村,让你穿梭于青石小路之上,置身于山水之间,做一回山野村民,梦一段古村遗风。
姚安县光禄镇西关村
贾平凹先生曾在《静虚村记》中写道: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难了。
姚安县光禄镇的西关村,就是这样一个既清净又古朴的村落。西关村的民居整体建筑布局独特,所有的建筑极具明清风格,街景街貌都以历史留存下来的“坤”字形街景和“回”形街为原型,极少修饰,还有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名家大院,保持着历史最质朴的本色。行走在西关村青石板铺成的小巷里,恍惚间会让人以为时光回溯到了明清时期。
楚雄市子午镇以口夸村
古村坐落于楚雄市子午镇东南方,元双公路从村前横穿而过。以口夸村是楚雄市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村,文化底蕴深厚,有州级保护文物彝族“向天坟”“千年黄楝茶古树”;明清时期的古墓群、何氏宗祠、杨氏祖宗万岁牌;清代戏曲壁画,乾隆年间遗留至今的祭天神坛等。
除此,以口夸村还有自己的洞经古乐班子,名为司禄社,成立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虽几经沉浮,最终还是得以恢复,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牟定县蟠猫乡蟠猫村委会母鲁打村
母鲁打村位于牟定县城北部,是一个彝族聚居的自然村落,村庄依山而建,屋舍错落有致,被一片绿油油的农田包围,白色的小屋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山间。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古朴的彝家屋舍,刷得不够光滑的墙面上绘制着许多反映彝家人生活、劳动场景的图案,别有一番古拙的味道。
村中随处可见几十年、上百年的核桃树、古茶树和红豆杉,村里有多座历史悠久的石拱桥,最为显眼的是位于村口左侧的一座双龙石拱桥,始建于民国初。古村落民风淳朴,那里的村民勤劳智慧,自给自足,生活方式原始又健康。
牟定县安乐乡安益村
安益村是一个处处皆化石的奇特村落,房屋、院墙,甚至猪圈、灶台都由远古植物的遗骸垒成。在那里,你很容易就能发现斑驳石墙上的远古树叶、树枝遗骸,甚至能发现蚌壳、螺壳等动植物的化石。
村里拙朴的老屋,坐拥悠悠的山水,保留了难觅的古朴味道,那一些被埋藏在土壤中的遗骸,是这些生物曾经繁盛的最佳证据。古村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绵亘着岁月,安静祥和。
禄丰县金山镇炼象关村
炼象一名,始称于元代,因该地有红色巍峨的高山,远远望去其形如经火炼过的大象而得名。炼象关村最有名的要数炼象关,那是从昆明至大理古都沿途遗存的“九关十八铺”中第三关,即昆明碧鸡关、土官老鸦关到炼象关。
炼象关始建于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从关口到关尾全长900米,共建有五座关楼,一座石拱桥和数十家盐商庭院。炼象关古驿道宽4米,用当地坚硬的青石铺就,是西南丝绸之路和明清时期滇西经济命脉的重要驿站,虽经多年风雨侵蚀,但依然可清晰看到当年马蹄留下的印痕。
禄丰县妥安乡琅井村
琅井村是云南省“古滇九井”之一,曾被誉为“文献之邦”。琅井村古迹众多,著名的有琅井开宁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12年,规模宏大,盛极一时,寺中曾供奉的铜像群独具特色,是东南亚佛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现在,温家大院、魁阁楼等古建筑风貌犹存。
元代时期,琅井村就盛产食盐,其盐文化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黑井齐名,建国初期素有禄丰县“第一大村”“第一古村”的美誉。那里还有被称为“檀炽吉祥”之音的洞经音乐,演奏时悦耳动听,令人心旷神怡,又具浓郁地方古曲的原生态韵味。
双柏县法脿镇雨龙村委会李方村
李方村位于双柏白竹山腹地,村民全部为彝族罗婺支系,是双柏“三笙”之一大锣笙的发源地。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彝族古老村落,守住了青山绿水,沿袭了彝族特色,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小山村。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三至二十八日,李方村的彝族群众都会按照自己流传多年的习俗祭祀,师公师母戴上传统木制面具、穿草衣、着短裤,赤脚与广场上的毕摩和跳笙的人们一起共舞,用一场带有神秘色彩的祭祀来驱邪除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