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瘗旅文》与贵州修文三人坟
之云郎
三人坟在贵阳修文县城西谷堡乡哨上村蜈蚣坡下,距县城约12公里。墓用不规整的石块围砌,封土高1.6米,冢径约3米。清乾隆十年(1745)在坟头立碑,乾隆五十一年(1786)竖大石碑一块,碑上镌刻王守仁(王阳明)的《瘗旅文》,共16行,每行50字,字体为楷书(1966年被毁,现复立)。因碑竖立在古驿道旁的分杈口上,故村民都称此地为“大碑丫口”。
三人坟的由来,要从王阳明被谪贬贵州龙场驿丞时说起。明正德三年(1508)三月,王阳明抵达龙场,次年秋(1509)八月三日,有一吏目同其子和仆人一行三人,从京城来准备去思州(今岑巩县)赴任时路过龙场(今修文县城)。下午黄昏时,王阳明从寨中走过,隐约从篱笆间见到老少三个外乡人步履蹒跚地投宿在苗家,王阳明本想前去打听一下京都之事,但见天时已晚,且三人身显疲态,神色忧虑,未忍心前去搅扰。第二天清晨,王阳明叫人去暗中察看,得知三人大早已远去了。
三人因从京城长途跋涉而来,遇上贵州连日的阴雨天气,一路风餐露宿,身染风寒。加之饥饱劳役,便积劳成疾,后又被森林里的毒瘴侵袭,中午行至蜈蚣坡时,吏目就毙命于坡下,当天傍晚和第二天上午,其子和仆人又先后丧命在蜈蚣坡暴尸于荒野。王阳明闻此惨状,闵然泪下,携弟子亲临蜈蚣坡将三人埋葬,并作《瘗(yì)旅文》一篇凭吊死者,以此抒发被贬千里之外的凄苦、悲愤、彷徨之情。
阳明先生与他们素昧平生,却埋葬了三人,并写下了这篇感情相当深切的祭文。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阳明先生被贬龙场驿,其景况就像客死之人,悲客死之人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被贬异域的凄苦哀伤之情。
《瘗旅文》被前人作为古代散文名篇收入《古文观止》,长期被选作中学语文教材,并与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合称为祭文“三绝”。三人坟也因为《瘗旅文》而闻名天下。
《瘗旅文》石碑的右侧,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石碑背面有三人坟的来历简介。但是三人坟并不在这两块碑的近旁,而是得沿着文保碑旁边那段残留的古驿道向下行才找得到。三人坟前立有一通圆顶的石碑,是1996年立的。
1985年,三人坟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瘗旅文[明]王守仁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叹。”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悯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淡而告之曰:
呜呼伤哉!翳何人?翳何人?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乌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任其忧者?
夫冲冒雾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呼痛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
吾为尔歌,尔听之。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余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为悲兮!道旁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摄影:独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