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西府庙会民俗文化(3)
宇达郎
十、凤翔庙会
凤翔川塬上许多大村过去都有寺庙,也各有会期。有的庙会为周围村庄联合举办,如长青镇的侯村庙会、罗钵寺庙会,陈村镇的财神庙会、紫荆山庙会和槐原女登庙会,柳林镇的玄武山庙会,彪角镇的“春分”庙会,凤翔城隍苏爷庙会等。
凤翔县境内庙会由来已久,名目繁多。春、秋两季尤盛,为民间农闲祈祷平安,庆贺岁丰的集体娱乐和物资交流形式。建国前,多以敬神、祈祷等迷信活动为主,兼有物资贸易。逢会期演戏、唱曲子、要社火,周围群众纷至沓来,走亲访友。小吃食市,农付产品,非常热闹。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及“文革”期间,好多寺庙被拆毁或改作他用,如今保存旧貌以供游览的庙宇景物已寥寥无几。大多村子虽然没有了神庙,但还保留着每年过会的习俗。究其因,一方面是祈求国泰民安、生活幸福,另一方面则是祖辈习俗的延续。于是到了过会那一天,不管有戏没戏,家家户户总要备办些肉菜,吃一顿臊子面庆贺一番。如果地里收成好,囤里有余粮,那么一定会请一台大戏唱几天。过这样的大会,往往是忙坏了本村的村民,热闹了邻近的群众。如某村某日要唱大戏过会,家家户户就要做好招待亲友的一切准备,磨面、割肉、买菜、整修房舍,村子里的小伙子们准备接戏箱、搭戏台,组织维持治安的队伍。当然,对周围村庄卖小吃食、做生意的人家来说,需要大办物料,充分准备,以便在会期能够多赚一把。
赶会唱大戏,以往都是一天“三开箱”,即中午、下午、晚上共演出三场,逢正会那天,开戏前还要大奠酒,图个全年吉利,唯有紫荆山庙会正会那天从早到晚要唱三本六折戏,十里八乡的人都会前来跟会看戏。过去,好多村庄都有戏楼,通常点着汽灯唱戏。上世纪50年代后,凤翔塬区通上了电,一些村子修起了舞台,用上了电灯,开大会、唱大戏、放映电影三者兼顾。台下是露天广场,好多人坐着砖头、石块观看,有些人则自带小凳,老人妇女就在离舞台较远处围成一圈。过去兴牛拉大车,台下三圈,木轮大车一辆挨着一辆扎成“围墙”,车主家的妇女老幼及亲朋好友便坐在车上看戏。后来,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甚至载货汽车也进入了会场,供人们站在上面看戏。
会场里卖吃喝的、卖小百货玩具的、卖瓜果的,也各自找好地方,围摆在人群最外一圈和大路两旁。前边是唱戏声,后边是叫卖声,热闹异常。午戏散后,在这个村有亲友的,便提上一捆麻花去串亲访友吃午饭。这阵子,即便是亲戚的亲戚,有点“挂搭”的也可以前去,主人家都会热烈欢迎,殷勤招待。
在会期,村里许多老户或交往甚广的人家,亲友众多,门庭若市,真像过喜事一样,从早到晚,应酬不迭,直到夜戏开演才可腾出几个人去会场瞅一眼演的啥戏。即便如此,他们心里也乐开了花,因为能唱大戏过会,哪怕贴赔工夫吃了粮,总显得自己村里兴旺多福,家事如意。尤其是凤翔三月二十五城隍庙会、四月十五横水“麦王会”,民间称之为“杈把会”,农人一般都要购买杈把、扫帚、镰刀、磨石、木锨、簸箕、扁筛、牛笼嘴等夏收农具,至今不衰。西府凤翔庙会民俗文化
2、凤翔各大庙会会期
1)凤翔县南指挥乡八旗屯、尹家务乡、县城西北乡村18社轮流办春坛祈年会。正月初九日。
2)凤翔县长青镇罗钵禅林寺古庙会。罗钵寺村一、二六组、孙家南头村和团庄村。正月初十日。
3)凤翔县彪角炮会和尹家务乡槐北村古会。正月十一日。
4)凤翔县长青镇侯村庙古会。罗钵寺村三、四、五组和石头坡村。正月十二日;十月十五日。
5)凤翔县陈村镇紫荆山庙会。紫荆村和李家堡村。正月十三日。
6)凤翔县董家河和汉封乡附近乡村轮办春坛祈年会。正月十六日。
7)凤翔县陈村古会。正月十七日。
8)凤翔县柳林镇附近乡村轮办春坛祈年会。正月二十日。
9)凤翔县尹家务乡槐原村炎帝生母女登圣母庙会。正月二十五夜挑牌灯到二十六日。
10)凤翔县和千阳县交界处乡村轮办春坛祈年会。二月初四日。
11)凤翔县横水镇洛水村古会。二月初六日。
12)凤翔县城东南肖李村古会。二月初九日。凤翔县董家河乡和范家寨村轮办春坛祈年会。二月十二日。
13)凤翔县彪角镇春分节会,春分日。
14)凤翔县灵山老母会。三月二十日;四月初一日。
15)凤翔县横水麦王会。四月十五日。
16)凤翔县纸坊乡六营村古会。六月二十九日。
17)凤翔县五曲湾宝玉山古会。七月初一日。
18)凤翔县南寨镇朝阳村三官庙会。四月初二~三。
19)凤翔县城内灶爷巷灶爷庙会。八月初二日。
3、凤翔主要庙会
上九会
在农历正月初九,柳林镇一带规模较大。相传始于明朝末年,为祭祀镇守该地抵御外侮的军官“大刀刘爷”与瓦庙岭山神而立会。会期,与会村社群众大集会,气氛热烈,旌旗蔽日,锣鼓喧天,职事捧香,仪仗排列。迎神活动开始后,前边有唐朝咸通十四年迎佛骨所赐之“茶会”的“全朝銮驾”(仪仗)开道,后边会众抬轿,走村串社,围观群众,人山人海。从刘家河、瓦庙岭迎“刘爷”、山神画像于会场,搭礼棚奉祀。其后,演戏三天,社火助兴。每年依村、社序次,从农历正月初九、十五、二十日轮流数十村,直到二月初四送神轿于原处为止。建国后,1952年小唐村会后停止。
罗钵禅林寺庙会
唐初,玄奘法师赴印度取经沿长安——雍城——陇州道,行至凤翔县城后,却折向西南沿汧渭谷道继续前行。今长青镇罗钵寺村的罗钵寺是佛教高僧摄摩腾达从西域取经归来歇脚弘扬佛法的地方,唐代时名“法云寺”,与《西游记》中唐僧西行出长安后经过的第一座寺院是同一个名字。后改名为“罗钵禅林寺”。现位于罗钵寺一组(长青中学隔壁),每年正月初十日为庙会期,范围为罗钵寺一、二、六组、团庄村、晁家沟。
炮会
正月十一,为彪角镇一带较大的赛会。原以农家新春祝福祈子,商贾祷告,市货聚财为内容。赶会时,赛放鞭炮。镇内商民,户户门前竖杆挂炮,连结成串,炮声齐鸣,鼓乐喧天。晚上放焰火,喷射数丈,五光十色,硝烟满街,并演戏助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凤翔知府尹昌龄曾有抒发感慨的《彪角炮会》诗:“两部梨园咫尺街,喧天车马混尘霾。儿童欢喜游民欣,多少人家典金钗。爆竹千杆四行排,纷传迎到火神来。可怜有用钱无数,博得虚声快尔侪”。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其会更盛,以后渐衰。到建国后,每年只演戏,不放鞭炮。近年以物资交流会代替,又恢复了“炮会”景况。
侯村庙会
侯村庙始创于唐朝中叶。原庙址靠北面南,占地数十亩,庙门两侧除雕塑石猴外,各植数人合抱古槐一株;庙门之上套建魁星楼,高接云汉;大门内建有戏楼一座,飞檐斗拱;戏楼前钟楼鼓楼两相对峙。庙院内奇花放香,古柏参天。大佛殿、菩萨殿伫立中院。明嘉靖年间又在侧院建造了关帝殿,其势磅礴,炳若日星;亭台楼阁、僧房禅舍古风古韵,金光四射;诸位尊神,银装素裹,丹青彩绘,神态栩栩如生。
每年古历正月十二为庙会期,由两大社(薛家湾、潘家湾、文家湾、石头坡、赵家前头、山头沟、薛家山、文家山为一社;李家沟、蒲家底下、吕家底下为一社)组成理事会,具体负责庙会事宜。每遇会期,献戏一台,各村锣鼓助兴。如遇接送“茶会”,更是热闹非凡,献戏两台,延续至今。
紫荆山庙会
位于凤翔城西20华里的紫荆山,相传古时山上因多长紫荆树而得名。紫荆山的高坡上,有相当规模的庙宇建筑群。庙宇坐西向东分为两院。拾级而上,是正山门,门两侧有铁铸雄狮及高高的“旗斗”,门前有座石雕大牌坊,还有几座鼎形和塔形的铁铸焚香炉。两廊为几排高大的、记载历次修葺庙宇情况的石碑,中院有鼓楼、钟楼各一座,南北厢房是住庙道士的居室及会首议事用房,院内有几棵古柏国槐,后殿墙侧有一株名贵的紫荆花树。
与庙门对峙的是高大的戏楼,戏楼后是一个大涝池。庙院四周场地错落宽敞,古柏大槐濃隂蔽日,不愧为一处游乐、休憩的旅游胜地。
庙宇建筑古朴典雅,风格各异,雕梁画栋,檐牙彩绘,堂壁绘画气势恢宏,远眺耀目红柱悬龙欲飞。圣母楼、三霄殿、祈子宫、太白庙、关公庙塑像栩栩如生。每逢正月十三、三月二十、七月十二和十月初一为紫荆山庙会期。尤以三月二十和七月十二会最为隆重。每逢会期,必唱大戏。赶会朝山者,扶老携幼,摩肩接踵,会场人头攒动,声浪鼎沸,饮食摊点、瓜果蔬菜、日杂百货、农用器具,交相杂陈。马戏娱乐、说书布道、算命占卜、博戏耍玩,兴会无前。
每逢会期的正会这一天,更是热闹非凡。这里有个约定成俗的惯例,即正会这一天,从清早开戏到夜幕降临,连演三本六折,人们谓之“不倒台”。这一惯例,遂使阵容不够强大的剧团不敢承揽这个“瓷器活”。这一天,还有十大村社的“茶会”巡视,“茶会”阵容庞大,仪仗威严,鼓乐喧天,旌旗蔽日,甚为壮观。晚间,又有多个“江湖”、小曲班子彻夜竞唱,吸引着众多戏迷游客。
紫荆山庙会由周围五社会首执理其事。游人、戏迷,近悦远来,规模之大,为凤翔西乡庙会之少有。
凤翔槐原九天圣母庙会
炎帝的母亲女登(又名安登,亦称妊姒)诞生于陕西凤翔槐原。凤翔槐原现存有九天圣母庙和石碑,每年正月26日举办女登节和九天圣母庙会。传说中,炎帝和黄帝为同父异母的一对兄弟,他们的父亲是女娲和伏曦的直属后...
炎帝的母亲女登(又名安登,亦称妊姒)诞生于陕西凤翔槐原。凤翔槐原现存有九天圣母庙和石碑,每年正月26日举办女登节和九天圣母庙会。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为同父异母的一对兄弟,他们的父亲是女娲和伏曦的直属后裔,为世代以“龙”为图腾的有熊国的首领,他同时娶有蛟氏部族的两名女子,长名叫任姒、次女叫附宝,任姒所生之子为炎帝,附宝所生之子为黄帝。炎帝的母亲有一次出去去玩,看到天上飞过一条龙,觉得体内有感,回来便生下了炎帝。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有记载。
传说炎帝生了第三天就会说话,第五天就可以下地走路了,任姒经常在九龙泉(今宝鸡一带)为炎帝洗澡,洗完澡后便骑一青龙而去。后来炎帝和黄帝长大后,少典便让他们各带一批族人,去开辟自己的领地,炎帝来到了宝鸡姜水附近,时间长了,炎帝部落就改姓为姜。黄帝居住在姬水一带,后来黄帝部落就为姬姓。传说炎帝为寻找母亲,曾打着灯笼在正月里找寻来到凤翔塬村,在此留下了一段美丽动人的孝心传说。后人为了纪念,每年的正月二十六,都要举办从古到今不变的纪念仪式。家家户户做排灯,然后聚会在圣母庙前,敲鼓打锣,鸣放鞭炮,展示各家巧手自制的灯笼,以表示对华夏先祖的敬仰之意。
凤翔城隍庙会
农历三月二十五日,为县城关镇最大庙会。届时有大戏、灯影、江湖、西府小曲等文艺节目演出。周围各县商民输送商品物资、牲畜参与集市交流者甚多,此会经久未衰。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之发展,市场之繁荣,物资交流规模越来越大。
灵山净慧寺庙会
始于唐代。农历四月初一,为作佛事的盛会。邻近数县善男信女赴灵山净慧寺拜佛,吃斋诵经,数日不散。群众游历观景,登高远眺。届时,千、陇、兴、武与本县商贩输送山贷、土产、民间工艺品及农具、日用百货等参与交易。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诗人王士祯(渔洋)祭西岳吴山过灵山净慧寺,见如来涅槃像,还有弟子望而泣者,以“当由忘情故不泣,未能忘情故泣”而释疑。此会之盛为凤翔境内各名寺古刹之最。建国后,时停时盛,“文化大革命”中,寺院尽毁。近年,凤翔及千、陇等地乡民又募捐修庙数座,其会又盛,日聚数万人,交流之土特山货、物资更多。
麦王会
农历四月十五。为横水一带在夏粮收获前借庙会进行的物资交流活动,自古及今,常盛不衰。1976年学习辽宁哈尔套所谓“社会主义大集”经验时,集市规模之大,山货物资之多,文艺演出之盛,为全县之冠。现每年有物资交流会,以戏剧、电影助兴。
县境内各村,历史上还有庵、观、寺、院的斋事、道场会,以及龙王、虫王、马王、风伯、雨师、药王等庙会。善男信女于会期祈祷祭祀,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主持者安排戏曲助兴。建国后,迷信活动逐渐减少,届时唱“平安戏”庆祝岁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