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食东坡饼
南风未起
东坡饼又名空心饼、千层饼,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命名的。
空心饼讲究圆、黄、酥、脆,呈凸状小山包形,层层扁条盘绕着小山顶,既不能折断,又不能虬曲一起串换位置。置于瓷碟中,撒一层白砂糖如一座金黄色小山包上撒满白霜。食之油而不腻,焦脆爽口,透出一股淡淡的幽香。是湖北地区人民很喜爱的传统美食。
苏轼在宋神宗元丰年间,被贬黄州。在这里,他除“赤壁之游乐乎”外,也常去隔江相望的西山游览。
一天,西山的灵泉寺和尚们为款待这位峨嵋名士,特地制作了一种油炸饼,请他吃。苏轼见此饼呈淡黄色,且玲珑剔透,简直如象牙雕成似的。观赏良久,然后才放进嘴里。香甜酥脆,口味极佳。连忙问和尚为何这般好吃?和尚答日:因寺内有四眼泉,泉水极佳,此饼是汲了四泉之水调制而成,所以好吃。东坡听罢,连连叫绝,并要和尚取来文房四宝,当场对饼挥毫,画了一饼,并写上“东坡居士”四字。画饼与真饼一模一样。从此,这饼便被叫作“东坡饼”了。
由于苏东坡也常去黄州赤壁附近的承天寺、定惠院,东坡饼亦成为这一带和尚道士的斋品。
到了明清时期,东坡饼便传到社会上,成为黄州府的地方名产,一直流传至今。
清同治三年(1864年),两湖总督官文游西山品茗尝饼,笑问寺僧“此饼何名”?寺僧对曰“东坡饼”。官文即兴书联:“门泊战船忆公瑾,吾来茶话续东坡”。
“东坡饼”至今仍保留了苏东坡时代的特色。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李先念、陈毅等曾先后到西山古灵泉寺品茗尝饼。
“东坡饼”行销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黄石等全国各地。港、澳同胞和日本贵宾亲来品尝,赞不绝口。
东坡饼的做法
制作原料:
精白面粉2500克,盐12克,白糖500克,香油2500克(耗600克)。
做法一
1、将鸡蛋取蛋清,加清水500克及精盐、苏打溶化后,倒人面粉,反复摅揉,至面团不沾手,搓成条,揪 成重150克的面剂10个,搓成圆坨,摆放到盛有芝麻油(100克)的瓷盘里,饧10分钟。
2、案板上抹匀芝麻油,取出饧好的面坨,在案板上按成长方形薄面皮,从两端向中间卷成双筒状,拉成约一半长条,再侧着从两端向中间卷成一个大、一个小的圆饼,将大圆饼放底层,小圆饼叠在上面,复放在盛芝麻油的瓷盘里浸没,约饧5分钟成饼坯。
3、锅置中火上,放入芝麻油烧到七成热时,将饼坯平放锅里,边炸边用筷子一夹一松地使饼坯松散,待饼坯炸至浮起时,翻面再炸,边炸边用筷子点动饼坯心,使饼炸至松泡但不能散开,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去油,装盘每饼撒上白糖(45克)即成。
做法二
取西山矿泉水1250毫升倒入面中,揉和好,擀成直径为23厘米的圆片,上倒香油,用手抹匀,然后相对地由两边向中间卷成如意形长筒,从中间扯断,每卷成约39厘米长、54厘米宽的长条,再抹上一层香油,从一端卷成圆筒,夹起,用手按一下,再擀成直径为17厘米的圆饼。
将其放入油锅中炸至浮起,炸时用筷子按动,使饼酥裂开。炸好出锅后,撒上白糖即成。
和面时不用苏打,擀面皮时用力要匀,擀出的面皮厚薄要相同。
特点:造型别致,色泽诱人,甜酥脆香,美味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