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与首阳山的传说
时光眠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的传说一直在昌乐流传着,夷齐祠就在今昌乐县城东的首阳山上。
首阳山,又叫孤山,亦名凤山。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因二人隐居于该山,义不食周粟而饿死,后人为纪念这两位仁人志士而把首阳山改名为孤山。
《昌乐县续志·山川志》记载:“城东南十里外孤山,特起一峰,壁立千仞,为邑东保障,城脉盖由此焉。”面积2.9平方公里,前有桂河环绕,后有邢家河源起北流,西与草山毗邻,南与方山相映,绿荫连绵数十里,是潍坊地区渤海南面第一山第一高峰。古邑人居于该山西面,每天早上首先从此山顶上看见太阳,所以命名该山为首阳山。古人认为凤凰为太阳鸟,所以此山又名“凤山”。
伯夷、叔齐其人其事
相传,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三子,姓墨胎氏,伯夷是大儿子,叫墨胎允,叔齐是三儿子,叫墨胎智。其父临终前立叔齐为国君,及父卒,叔齐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不肯,遂逃去。叔齐亦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百姓遂推选孤竹国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
伯夷、叔齐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当时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兄弟两人听说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便长途跋涉来到周的都邑丰邑。此时,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如今周见到商朝政局败乱而急于坐大,崇尚计谋而行贿赂,依仗兵力而壮大威势,用宰杀牲畜、血涂盟书的办法向鬼神表示忠信,到处宣扬自己的德行来取悦于民众,用征伐杀戮来求利,伯夷、叔齐认为这是用错误的行为来取代商纣的残暴统治,他们两人对投奔西周感到非常失望。
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亲周文王的棺材,挥军伐纣时,伯夷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起战争,这叫做孝吗?身为商的臣子却要弑杀君主,这叫做仁吗?”周围的士兵要杀伯夷、叔齐,被统军大臣姜太公制止了。姜太公说:“这两个是仁义的人。”上前扶起两人,让他俩离去了。
等到武王消灭商朝,天下归周,武王做了天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大逆不道,耻与为伍,就逃避到远离西周的东方,在北海的首阳山隐居起来,也就是逃到了现在昌乐县城东的首阳山里,在这里挖野菜吃,发誓不吃周朝国土上的粮食。
后来碰到一个上山挖野菜的妇女,说起天下变化,这位妇女说:“现在这里是姜太公的封国,这里的土地已是周朝的土地,这些野菜也是周朝的了。”
伯夷、叔齐听后,仰天长叹道:“神农和夏禹的仁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个世界已经没有适合我们生存的地方了,我们的命运真是悲哀啊!”从此以后,二人连野菜也不吃了,直至饿死。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伯夷叔齐被广为称颂,孔子赞曰:“古之贤人也,求仁得仁。”孟子赞曰:“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为了纪念这两位孤竹国谦逊让国、忠孝节烈的仁人兄弟,后人就在首阳山上修建了夷齐祠,并把首阳山俗称为孤山,以表其品格气节和精神美德。
夷齐祠亦称昭贤祠、清圣庙,始建年代已无可考,但自隋唐至明清历有重修,有案可查的重要修复就有五次,可见此庙始建年代不会晚于隋代。
历经千百年,夷齐祠庙貌依然,虽有破损,但仍可看出原来的形制概况。此庙建筑风格奇特,是一座石质无梁建筑,长约10米,宽5米,高6米,四墙石灰岩砌成,拱形顶亦由石灰岩发碹而成,前有拱形门,门两侧各有一个正方形窗,庙前有一个方形石砌的蓄水池。
庙周围古砖旧瓦随处可见,残碑断碣散落整个山顶,数一下碑座碑帽,原来大概有十几座碑碣,大部分碑碣的文字经多年的风剥雨蚀,已很难辨认,唯东北角一块半埋地下的断碑文字还清晰,是光绪二十七年知昌乐县事朱照重修孤山庙时立的,碑的横眉是“孤山庙记”,竖眉是“重修夷齐祠记”,碑文记录了孤山庙的来历,伯夷、叔齐的事迹和重修夷齐祠的意义。
每年的三月三有庙会,数不清的游客乡人云集山顶庙前,或缅怀贤哲仁圣,或祈求平安赐福,香火旺盛,热闹非凡。
有关伯夷叔齐隐居昌乐首阳山的事迹,以及夷齐祠重要修复事宜,昌乐历代县志均有记载。伯夷叔齐与首阳山的传说不但是昌乐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保护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考古价值。
道德典范 后人广为传唱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自商周以后,便有文字记载。
从文献记载来看,孔子是最早的解读者,孟子对伯夷、叔齐也有较高的评价,庄子、司马迁则采前人精华,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使伯夷、叔齐的故事进一步完整化、系统化。
南宋著名画家李唐以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采薇而食,后饿死在首阳山的故事为题材,画出一幅《采薇图》,该作品系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内。《采薇图》刻画出伯夷、叔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宁死不愿失去气节的精神。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把《伯夷列传》作为人物列传的首篇。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司马光、文天祥、刘伯温、顾炎武等都有传世佳作赞美夷齐。
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学士对此有过许多记述、评论、歌咏。褒扬者有之,贬损者也不乏其人。伴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伯夷叔齐传说经民间口口相传,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伯夷叔齐传说歌颂了伯夷、叔齐二人为了兄弟情谊,甘愿舍弃荣华富贵的谦让精神,以及为了理想信念,宁死不归的气节,塑造了两位具备封建士大夫应有品行和人格的光辉形象。
附
首阳山到底是哪里,查阅资料发现,封神中提到的首阳山有多处:一是今山西省永济市的首阳山;二是千里秦岭的第二主峰,西安市周至县的首阳山;三是甘肃省渭源县的莲峰乡首阳山;四是河南洛阳偃师市邙岭乡境内的首阳山。
这些地方,都认为是伯夷叔齐遁世隐居长眠的地方,还被评为民俗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