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民俗盘点
梓淇酱
每年农历12月的最后一天为除夕。“除”是除旧布新的意思,除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最为重大的节日之一,其地位与西方传统节日中的圣诞节相当。
除夕简介
除夕,又被称为“大年三十”,尽管有时候十二月只有二十九天。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到了晚上12点,就会以燃放烟花的形式迎接新年。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好日子,南方人做年糕,北方人包饺子。年糕音似“年高”,水饺形似“元宝”,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习俗
关于除夕,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王安石诗作《元日》中有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除夕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其由来已久。除夕之夜,全家人都会聚集在一起吃一年中最为丰盛的“团圆饭”。“鱼”是团圆饭上必不可少的一盘菜,因为“鱼”于“余”谐音,人们认为其有“年年有余”和“富裕”之意,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团圆饭过后就是小孩子们最为开心的时刻,这时,长辈都会分发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之后,人们会一起张贴春联和门神,然后守岁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到了凌晨时刻,每家每户都会用烟花、爆竹来迎接新的一年,同时会用打电话,发短信的方式给自己的亲人朋友送去祝福。
吃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酒”、“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