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玉牌坊”

温凉少女

无极“玉牌坊”

两部名臣坊

两部名臣坊又称“玉牌坊”,位于无极县城内城隍庙门前西侧。

两部名臣坊建造于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是为旌表抗击清军、守卫城池、以身殉国的两部(户部、刑部)名臣杨子凤所立。牌坊材质为类青白石料,颜色奇白更偏向汉白玉;其结构为四柱三横梁三楹冲天式(也叫柱头式),中间两柱和横梁较长,两侧立柱和横梁较短,都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图案和文字,中间横梁上镌刻出大大的匾额。整个牌坊用石独特讲究、造型简单大方、雕刻工艺精致,雕刻的文字隽秀清丽、云纹图案磅礴的大气,由于通体白色,在阳光照射下洁白无瑕、晶莹闪亮,因此闻名方圆几百里。

乾隆年间无极知县黄可润编修的《无极县志》记载:“两部名臣坊,为刑部郎中杨子凤立,坊在城隍庙西,石色太白,形家以为不宜,知县高以颜料饰之。”

经查史料,牌坊从顺治年间建筑之初到“形家觉得不宜,知县高以颜料饰之”,时间不会太长,推测县志中的“知县高”就是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来无极任知县的高必大。因从顺治到乾隆年间包括黄可润在内二十三位无极知县中,唯有高必大一人姓“高”。另有关于无极玉牌坊的传说,讲的是“康熙到江南巡访,回京路过正定府,听说无极县有一玉石牌坊,正好回京顺便路过无极要亲眼看看,无极人害怕玉石牌坊让康熙皇帝弄走,就找到县太爷,晚上县太爷便派人将玉石牌坊涂了一层墨。第二天一大早,皇帝来到玉石牌坊前,撩开轿帘一看黑乎乎的大牌坊,说道“这不是青石的吗?”,没下轿就直接回京了。”传说不无道理,因县志记载康熙皇帝曾于康熙是十年(公元1702年)和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2月巡视京畿时曾两次留住过无极县城。

两部名臣坊经历了二、三百年后,清末塌下左右两楹,民国初期又将所剩的上部塌下,只留下中部的“门洞”。文革中,被当作“四旧”拆除。

牌坊虽已不再,但牌坊的主人和他的不畏强寇、以死捍卫县城的忠义事迹在无极人中世代相传。

杨子凤,无极合流村人,父亲杨范,以孝义闻名乡里。

万历丙午年(公元1606年),杨子凤乡试中举。他性情豪迈,义气爽朗,喜爱读书,特别是历史书籍及人物传记,每当读到忠孝节烈等情节,就被书中主人翁及事迹所感染,触之以情,喜怒于色,拔剑起舞,涕泣悲歌。杨子凤很关注无极的史籍和人物,特别敬慕无极历史名人越石(刘琨)、孟成(甄济)等人的为人处事。初任山东济南府德州德平县知县,重教育人,鼓励农桑,严捕盗贼,四境肃然,爱护百姓,德政感人。天启三年(1623年),皇帝朱由校颁发诏书,予以褒扬。后提升为绛州知州,又光州知州,再升湖州府同知,累迁户部员外、刑部郎中。著有《治湖条政》、《刑曹平友》2书,流传后世。

崇祯年间(1628-1644年),杨子凤辞官还乡,因流寇猖獗,社会不宁,乃移居城中。崇祯十六年春,清兵连克安国、深泽、新乐诸城,矛头直指无极县。杨子凤率家丁挺身力战,视如寇仇,同知县赵文耀和衷共济,岂能默然待死,共商守城御敌大计,誓与县城共存亡。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三月十二日,清军攻陷城池,杨子凤战死,全家从死者10余人。后在东合流村南建子凤墓,立碑志念,从死族人皆葬于此。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温凉少女
  • 趣闻 小背叛
  • 趣闻 九天雪
  • 趣闻 莎莉郎
  • 趣闻 冰丝氏
  • 趣闻 杰森
  • 趣闻 春芹氏
  • 趣闻 掠魂者
  • 趣闻 封麦
  • 趣闻 芷蓝子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