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的饮食文化

半心人

闽北的饮食文化

闽北一些山区县(市)因山高水寒,当地人嗜好辣椒。农村中三餐吃辣椒是寻常之事。大多数闽北人民都能吃辣。邵武、光泽、泰宁一带有“无辣不成饭”的说法。遇青黄不接季节,辣椒更成佐餐佳品,无菜时,往往举家围吃一碗辣椒就可济事了。当地人除食鲜辣椒外,还备有辣椒干、辣椒粉、咸辣椒(即辣酱)等。在穷乡僻壤,常见当地人闲来抓辣椒干在嘴中津津有味地细嚼。每年每户需干、鲜辣椒数十斤乃至上百斤,用它配以四季青菜,细水长流。山区的家常菜辣椒炒泥鳅,一海碗不上十条泥鳅,其余均为辣椒,鲜辣无比,十分开胃。

说起闽北的饮食就不得不说闽北的小吃了。闽北山区用米制品加工的各种风味小吃颇具特色。较著名的有邵武的“铁城三糕”。松溪的“肉丸”(又名蒙丸)、“芋丸”、“豆腐丸”也别具一格,该县特有名吃“小角”更令人叫绝。它将肉泥、面粉、白糖拌匀,再将鸭蛋烙成薄如春饼的蛋皮;最后将拌好的肉馅装入蛋皮卷成的圆筒里,条条放入以纱布垫底的蒸笼炊熟,吃时切成小段块,老少咸宜,可上筵宴。“小角”原名“削桧”,顾名思义,寓意将南宋奸臣秦桧切削吞食,与各地“油炸桧”(油条)具有相似的民俗意味。此外,建瓯的“豆浆粉条”及该县东游乡的“夹踏仔也很有风味。武夷山区的“苦槠糕”、“鼠曲粿”富于山野气息。

此外闽北地区各个县市还打造一年一度的美食节,如建阳,武夷山,这些都突显了闽北地区具有丰富的饮食文化。

闽北地道特色美食

闽北的饮食文化

1、延平笋燕

笋燕是福建南平市延平区最具特色的汉族名肴,被称为闽北一绝而且流传至今。 到延平没有吃过笋燕就等于白来,笋燕于延平而言知名度、美誉度可见一斑。将鲜嫩的冬笋或绿笋等其他竹笋细切成丝,与猪肉丝、香菇丝等同煮,再以薯粉调成稠羮即成,也有再添加切成条状的肉燕皮混煮,故名。

闽北的饮食文化

2、光饼

其名与戚继光入闽抗倭的传说有关,八闽人民为了纪念戚公的丰功伟绩,竞相仿制称之为“光饼”,相沿成习,成为建瓯人喜爱的食品。光饼用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的饼类食物,直径约6厘米,中间带有穿孔,食之香脆可口。传统品种有光饼、乌糖饼、光肉饼、芝麻肉饼等近10种,可直接食用,也可切块油炸后加配菜同炒,“大肠炒光饼”也是建瓯特色小吃。

闽北的饮食文化

3、建瓯板鸭

鸭子宰后风干,令其状如板,故名。建瓯板鸭系建瓯传统特色产品。由于其形、色、香、味俱全,制工精细、风味独特、食用方便,在清朝已久负盛名,深受南北消费者的青睐。建瓯板鸭在选料、腌制、气候烹饪、佐料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以不油、不咸、无腥气、香嫩可口之风味,久盛不衰。

闽北的饮食文化

4、武夷山熏鹅

武夷山熏鹅以岚谷熏鹅最为有名,是一道桌面酒席必上的汉族传统名肴,整道岚谷熏鹅菜肴讲究色、香、味,鹅皮金黄透亮,加上点点辣椒粉映衬,十分美观,食之香辣醇厚,回味悠长。成年白鹅,去内脏后入锅加盐,煮至熟而不烂,沥干后将食盐、辣椒粉等香料抹于熏鹅体内进行熏制。熏制过程中鹅体内钾少许鹅汤,出锅前一分钟后还要加米酒少许。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寒凝子
  • 趣闻 瀚昂
  • 趣闻 智杰郎
  • 趣闻 凌霜桑
  • 趣闻 斯年
  • 趣闻 吥恠兲眞
  • 趣闻 华乐桑
  • 趣闻 修雅子
  • 趣闻 韶阳
  • 趣闻 宏放君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