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的饮食文化(2)
半心人
5、邵武包糍
春社,邵武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包“社糍”,又名“包糍”,状似水饺,包馅所用之皮不是用面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包糍不仅味美,色如碧玉,而且还是一道药膳。因为米浆里添加的“水曲”,甘平无毒,功能艰危和中,祛痰止咳,饼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6、建阳水吉扁肉
水吉扁肉是福建水吉镇传统的汉族小吃。扁肉是形状、制作过程与北方馄饨、闽南扁食相类似,但是口感、鲜味等大不相同的一种食物。水吉扁肉盛入碗里,皮子光滑、肉馅部分鼓胀、圆滚、微带肉红,晶莹剔透,放入口中皮子自然溶化;肉馅咬吃有弹性、鲜嫩、滑溜、香甜。
7、顺昌银包金
又称灌蛋,顺昌美食。制作精细讲究,打一新鲜的鸭蛋在水里,再讲剁好的馅用尖筷一点一点的塞进蛋黄里,适量为止,之后放窝内温火二十分钟,熟后即可。煮好的“灌蛋”外表晶莹如雪,白里透黄,在青葱点缀下色彩鲜艳,令人顿生食欲。细品“灌蛋”,外皮嫩滑,蛋黄与肉菇山鲜味道交融。“灌蛋”在顺昌有着“银包金”的称号,有着团团圆圆、财源广进的美好寓意。
8、光泽“文子”
“文子”,是普通话的称呼,本地话“丸子”之意,又叫清明果,原是清明时吃的小吃,现在是当地四季一种著名的小吃。“文子”用鼠曲草舂烂后加入大米糯米配比磨好的米浆内拌匀然后放进锅里用小火边煮熟至浓稠泥团状后,取出揪下小团加馅料制成。里面的馅菜又都是开胃之物,香辣可口,蒸熟后连吃好几个都不解馋,吃完还有草叶的清香残留齿间,回味无穷。
9、浦城豆腐丸
豆腐丸味咸,丸体含肉,鲜嫩油香,入口嫩滑,香味四溢,是高蛋白、低热量的健康美味。既可小吃,又可做菜下饭。据传,浦城豆腐丸起源于汉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豆腐丸以豆腐和猪瘦肉为主料,制作时,将适二情盐放入较嫩的豆腐中,置於钵内捣烂成酱,尔后裹以肉粒,用汤匙一粒一粒地画放在面粉碗上,摇滚成丸,投人锅内煮之。
10. 靠粘提
邵武特色小吃,也称尻庄糍,多为沿街三轮车叫卖。以晚米、五花米粉肉片、细肉丁和天然碱水制成。使用时加入大蒜及酱油、辣酱,别有风味。吃着便是一种享受了,街边或站或坐,靠着简单的座椅,呼朋引伴的喊杀着吃。街头巷尾,食堂饭店无处没有此物,吃来绝是享受。
11、松溪小角
小角作为松溪县特有的名食,榜上有名,而且是唯一的一项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将肥肉剁好,拌白糖、山粉,以蛋皮包成条蒸熟而成,吃时再切成小断块。松溪人由于上桌之前要先将它切成小块,有棱有角,故名。
12、米粿
米粿是三明农村一带逢年过节、农事喜事而做的一种粳米食品。闽北方言“粿”谐音“财”,因此乡间制作米粿很普及,花色种类非常多。有禾米粿、烂粿、粿包、粿仔、粿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