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都会苗疆古城 镇远(6)

不懂我的爱

镇远歌舞地

很久之前,镇远还是苗家、侗族人的天堂,男子计口而耕,女子度身而织,上山狩猎,下河捕鱼,足不出户,与世无争,悠哉游哉,自得其乐。他们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创造了自己的国家,建起了镇远古城,并且,美丽的山水赐予了这支民族能歌善舞的天赋,被外人称为苗家歌舞地。那个世外桃源,就是古老的罗施国(夜郎国。)很久很久以后,外族打进来了,镇远成了各种政治和军事力量的争夺焦点,战云沉沉地压在舞阳河峡谷,也压在苗、侗人的心上。是那个血色的日子,元明帝国的铁蹄踏碎了天堂的宁静,弱势的苗侗百姓惨遭灭族之灾,他们只好逃奔高山大岭。一千年过去了,如今镇远的老先民究竟住在何方?

让我们问问这棵历经沧桑的古树,它会告诉你,这里,就是黔东南最负盛名的侗寨——报京大寨,侗族人的家园。

“三月三”讨葱节(情人节)

西方有情人节,我们镇远也有,在报京大寨的“讨葱节”,就是少男少女求偶谈情的情人节。

三月初一至初二,姑娘们结伴到田边、沟里、河中捞鱼虾,捞到的鱼虾放在野地里煮吃,边吃边唱歌。男青年们也结伴来到姑娘们野餐的地方,和姑娘们对歌,讨装着鱼虾笆蒌作纪念。姑娘们高兴地邀请他们共进野餐,并将笆蒌送给他们。

初三这天,整个寨子沉浸在喜庆的节日里。清晨,姑娘们提着细篾篮子到自家园里扯回连蔸的葱蒜。母亲和嫂子们在家一边烧水给姑娘梳洗,一边做早饭。老头子们身着团花绸缎长袍,哥兄老弟则准备芦笙、铁炮、糯米、烧酒。午时三刻,寨中芦笙堂响起三声铁炮,远方客人陆续进寨来了。寨口有老人们组成的迎客队伍,左右两侧是青年小伙组成的芦笙队奏乐。客人进入寨口,都要喝一口姑娘或长者手中的牛角米酒,称拦路酒。姑娘们身着盛装,头戴银饰花,胸挂银项链,手戴银手镯,腰系花围腰,脚穿绣花鞋,组成仪仗队,欢迎四方贵客参加他们的讨葱节。讨葱节又叫播种节,播下田里山地的种子,也播下爱情的种子。

在这里,你会得到好客的侗家人热情接待。每年 “三月三”到此相聚者,多达数千上万。报幕人说:满山春花要让大家采摘,甜蜜的爱情之酒要让大家分享。

心中有乐吹芦笙,红白喜事吹芦笙,唱歌跳舞吹芦笙。芦笙系着侗族人的几多欢乐几多情。

盛装侗女开始入场了。或者说,她们每个人心中都揣着一个甜甜的秘密。

母亲、嫂子们在洗葱。这样的节日,她们记不清过了多少回了。年年有个“三月三”,年年有个希望的梦。

烤鱼

“三月三”野外野火烤田鱼,恐怕是这个寨子独有的烧烤文化了。而把烤焦了的鱼又放到一口大锅里熬煮,还丢一些酸菜野葱煮成一锅野鱼汤,让全寨人喝,那才让人大开胃口呢!

讨葱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这一排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子,与那一队穿着帅气的男子今日相会在池塘边。等得心焦的男子们一边向对方煽情,一边瞪着眼睛寻找意中人。手提葱篮的女子显得几分腼腆,却禁不住偷着看对面她心中的“白马王子”。

装模作样、你推我搡的男子终于向女子们讨葱了。当女子把葱篮挂在那个男子脖子上时,一个甜蜜蜜的故事就要开始了。

尚寨——有支吹唢呐的民族

从镇远城往西走,到了高过河风景区,那里有个吹唢呐的土家族乡,叫尚寨。离城不过48公里。

没有人说得清这支土家人何对唢呐情有独钟,全寨上下,无分老少,不拘性别,人人喜爱唢呐,个个擅长唢呐。平日茶余饭后,三个一群,五个一伙,随手拈来,张口就吹。所吹曲调,或为祖传老调,或为时尚新歌,或为自由瞎编,信口胡吹,自成曲调,有板有眼,悦耳动听。它们吹乐事,吹喜事,吹葬事,或哀怨,或悲伤,或愤懑,或欢乐。唢呐有长有短,有大有小。长管唢呐两人抬,唢呐口径三尺宽!满寨唢呐声,不愧唢呐乡。

还有个天下无二的唢呐节。

这样的民族,这样的寨子,怎不值得一欢?

穿金戴银的民族

在中国数十个少数民族中,苗族是最典型的银饰民族。相传,当苗族先祖蚩尤发明冶炼术来制作劳动工具与兵器时,苗族银饰就产生了。从银饰佩戴形式来看,分为头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脚饰、手饰等不同部位饰品,可以说一身都是银。苗族银饰主要是手工制作,一般是白银,间有白铜、白铁、铝等材料。银饰制作,是一门综合艺术。作为一种银饰文化,它是财富与尊贵的显示,亦是一种民族标志,民族精神的体现。

到了镇远,金堡乡爱和大寨是不能不去的。这里古树环绕,青山绿水,风景宜人。居住着600余户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苗族同胞。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无论男女老少,都身着由自己亲人亲手纺织、印染、裁剪、织绣缝制的节日盛装,汇集在寨子中心,或赛歌,或赛马,或歌舞,或饮酒对歌,或走亲访友,共同喜庆他们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吃新节”。所谓“吃新”,其实就是用正怀胎的秧苞表示个意思,因为此时稻子尚在孕育阶段,离吃“新米”还远着呢。稿腰、贵度等地苗族都有这个节日。“吃新节”,是一种稻作农业崇拜,表现了苗人对新生活的美好追求。

镇远的节日

镇远,曾经是罗施古国的中心地区,这里生活着苗、侗、仡佬、彝等少数民族。从元、明时期,汉人以军屯模式大量往大西南集结,镇远便逐步成了汉文化的中心地。而外籍商人携来的多元文化的冲击,弱势的少数民族只有躲进深山大谷的份了,于是意外地保存了一批古老的民族文化。文化的表现是多层面的,其中最能吸引世界眼球的是多种多样的民族节日和民俗风情。比如报京侗寨的“活路节”、各族同乐的元宵节、各族同源的春社节、涌该苗族的讨树秧节、报京侗寨的播种节、移腰苗族的爬坡节、端午龙船节、苗族吃新节、苗族灭鼠节、尚寨唢呐节等。还有苗族飞歌、芦笋舞、踩鼓舞、板凳舞、以及侗、苗、土的伴嫁歌等。吴敬梓曾在《儒林外史》中盛赞镇远这是“歌舞地”。这种习俗到了今天,更以鲜明的姿态走出乡村,进入城市。

镇远,因此成了吸引全世界的节日城市。

把济公和尚与民间蚌壳精组合在一起,色彩对比异常鲜明,表演滑稽而有趣。

元宵舞龙舞遍中华大地的龙舞,镇远人只有他们的舞技与内容。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不懂我的爱
  • 趣闻 文豪氏
  • 趣闻 故人归
  • 趣闻 婯児臉
  • 趣闻 孤丹君
  • 趣闻 体会生活
  • 趣闻 乐悦
  • 趣闻 盼之
  • 趣闻 景行酱
  • 趣闻 落花伊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