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曲沟抬阁
兴业桑
春秋时,群雄逐鹿,曲沟所处之地连年战事不断,故被人称做“干戈沟”。一年,孔子周游列国途经此地,见村民饥寒交迫,随生怜悯之心。孔子师徒数人,所带物品不多,无力相扶。以“仁”布道天下的孔子知这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要想从根本上解除他们的疾苦,必须消灭战争,施行仁政,于是孔子携弟子小住几日,向村民讲仁义礼智信,讲人际和谐,村民们深受启发。他们一致要求孔子给“干戈沟”改名。孔子有感于此地民风淳厚,使用老家曲阜之“曲”而代“干戈”,意即希望两地结下不解之缘,也希望曲沟从此在无干戈,孔子临行时,将随身所带的一些丝织物品赠送给村民。据说“化干戈为玉帛”的成语即源出于此,村民为表达对孔子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击鼓相送,并选择唱歌唱得好的几位女童,由众人抬在桌上,边行边唱。起初之意是让远去的孔子仍能回望到高桌上的歌舞,后来,村民们在喜庆自娱时,仍延用了这种歌舞形式。因为抬着歌,故有“抬歌”。“抬歌”即是最早的抬阁。
曲沟抬阁是我国最古老最稀有的民间传统艺术,经过千百年来的改善完美,逐渐向着“高、峭、奇、险、美”的方向发展。行走表演由人抬“阁”变为车推“阁”,是现今流行于全国的一种化装游行以供人们观赏娱乐的民间游乐活动。它将戏剧与杂技融为一体,木艺、铁艺、画艺、扎艺、服装、道具、乐队集于一身,形成了高台行走表演艺术形式。
抬阁以在木板上饰成楼台亭阁,阁台上饰景,有少儿扮装故事中的人物,或立或坐于遮掩在戏装下或道具上的钢筋支架上,加以器乐伴奏,由人或抬或推游行于市街,观者如潮,万人空巷。喝彩之声,不绝于耳。一个穿了戏装的小小男孩拉着石磨,一只咯咯啼鸣的大公鸡站在男孩肩上,令人瞠目结舌。穿红挂绿的小女孩,站在高高的架子上,随着音乐摆来扭去,让人惊讶不已。一个幼童左脚踩活公鸡,右足踏锋利剑尖,在三米高的彩台上潇洒自如的表演优美的动作,让人拍案叫绝;一名小演员手举双锤,锤上站着两名威风凛凛的将官,让人赞不绝口。
抬阁的表演形式有四种,一为转阁,如《李三娘推磨》《王大娘扒缸》等节目,人物或在台上走圆场,或在空中自动旋转;二为云阁,如《西游记》等节目,人物可在阁上腾云驾雾;三为灯阁,如《唐王游月宫》等节目,人物在夜晚表演时巧置灯中;四为水阁,如《水漫金山》等节目,阁上飞瀑流水,人物自得其乐。抬阁还有两棚三棚之分,给人云里雾里的感觉。两棚阁如《蟠桃园》,上为腾云驾雾的孙大圣,下为捧花献果的七仙女,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五彩缤纷,赏心悦目;三棚阁如《真假美猴王》,上为尊贵端庄的如来佛,中为降魔除妖的真猴王,下为狐假虎威的假猴王,你争我斗,表情丰富。各不相让,生动有趣。另有穿着彩妆的高跷、旱船、跑驴、秧歌、大头娃娃等节目,穿插往来,助兴表演,热热闹闹,趣味盎然。
近些年来,安阳市民间艺术团团长张永顺,组建了抬阁表演队伍,创新了表演节目,丰富了表演内容,走向北京、南京、上海、武汉、广东等城市,弘扬积淀着安阳厚重文化的抬阁艺术,赢得了多种奖励,获得了赞誉之词。2007年5月,安阳县曲沟乡被命名为“中国抬阁文化之乡”,2009年被列入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