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旅顺水师营的历史故事

倾夏暖桑榆

大连旅顺水师营的历史故事

由大连去旅顺口,交通极方便。一条铁路,三条公路,可以任选。三条公路是北路、中路和南路,其中北路历史最悠久。因为旅顺口古属金州之境,北路是金州城与旅顺口之间的一条官道,沿途设有数个官家驿站。如牧城驿、革镇堡、三涧堡,这是明清之际驿站的名字,现在还这么叫。上个世纪初,俄国人把东清铁路南满支线修到了旅顺口,这条支线与北路并行,于是在大连和旅顺口之间来往,公路或者铁路就可以任选了。

走北路,不论坐汽车还是坐火车,途中要经过好几个小镇。镇,就是站。上个世纪70年代末,夏家河子前一站是革镇堡,下一站是水师营。在我眼里,水师营更像是一个村庄。后来觉得它名字叫得挺奇怪,就想知道究竟。翻开书后,大吃了一惊,原来它有那么多故事,不论是想了解古代的旅顺口,还是想了解近代的旅顺口,它都是一个不能被忽略的地方啊。

书上说,明万历三十年,朝廷批准辽东巡抚赵楫的奏请,决定在旅顺口设置水军,修造战船。四年之后,一名守官和五百名水军正式来这里报到。

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明廷知道形势不大妙了,以努尔哈赤为首领的后金势力已经在东北兴起,他们非常害怕守卫京畿门户的旅顺口失守于一旦。然而,别说这几百个水军,即使有黄龙这种不怕死的部将,最终也保不住旅顺口。

在明朝,叫水军。到了清代,则改叫水师。那是康熙五十二年秋天,一直忙着入主中原的大清朝,总算转了一个身,决定在旅顺口设置水师营。编制与明朝的水军一样,也是五百个官兵。这些官兵大部分是就近从金州一带招募来的壮丁,其中有几十个还是刚刚抓来的海盗。让海盗充军,一是因为他们熟谙水性,二是让他们帮助练兵。清代的水师营,就是这样一支杂牌军。

不知是朝廷不够看重,还是下面渎职,当年水师营出海巡哨所用的十来只小船,居然是别处用过的淘汰货。只有官兵住宿的营舍是新建的,一共建了一千二百间。一个水兵分给两间,剩下的二百间,按军阶大小分给那几个军官。水师营实际上是半军半民的性质,允许水兵们带家眷,他们在这里有房子有地,可以一边出哨巡逻,一边种粮植桑,自给自足,这样就可以不发兵饷了。水兵们每年三月出哨,九月回营,军务并不紧迫。所谓的水师营,既像兵营,又像村庄。

自康熙至乾隆,中国是盛世之邦,四邻安宁,海内归服,辽东半岛也一直没有大的兵灾匪患。在这漫长的太平光景里,原本就闲散松弛的水师营,一点点地就怠慢衰败下来。以至于19世纪中叶,曾经像一座大村庄般的水师营,已然是房塌船朽,没有一点战斗力了。

道光三年七月,京城内阁有人奏请皇上,要将旅顺口水师营的一千二百间营舍只留四百间,拆除八百间,变卖成银子,归皇家府库。皇上听了,认为很有些道理,朝廷正缺银子花呢。然而,十多年后,在中国的东南沿海,爆发了震惊世界的鸦片战争。人们猛然发现,英国人向中国开来的不是木船,而是用钢铁制造的军舰。这支庞然大物般的舰队一出现,从皇帝到臣子,全部被惊呆吓傻。

其实,就在英国舰队向中国开来的前夕,道光皇帝曾责问奉天将军耆英说,不是叫你派人查办偷运鸦片烟的事儿吗?为什么两个多月了还不奏报上来?不知耆英当初如何回答皇帝,只从皇帝的责问就可看出,设置在旅顺口的水师营,此刻不但不能防什么海盗贼寇,就连查办烟贩这种事情也不能胜任了。据记载,那些被派去查禁鸦片烟的水师营官兵,个个都是吸鸦片的主儿,他们在暗中早已经成了烟贩子们的保护伞,一为有鸦片可吸,二为勒索钱财。至于海上防务,哪还放在他们的眼里。

道光二十年,即公元1840年,中英在东南沿海开战。朝廷大概怕北部沿海也出事,曾让奉天将军禧恩奏报旅顺口的防御情况,这位将军竟然谎报说:“该处口门狭窄,水势平浅,其岸上皆系荒山旷野,且形如釜底,无险可守,敌人不能据为巢穴。”

可是,在后来发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人的舰船在渤海湾和大连湾如入无人之境,英军还持枪上岸,一次次袭扰村镇,抢劫民财。旅顺口被改叫“亚瑟港”,普兰店湾被改叫“亚当湾”,大连湾则被改叫“维多利亚湾”。这时候,水师营的兵和船,早已逃匿得不知所向。

在同治年间,还发生了一件事。那是1875年秋天,有人向皇帝奏报说,春天的某日,水师营一个名叫齐永杰的佐领奉命率船出海,去堵截一股横行海上的贼匪,还没等打仗,先遇上了风浪,一会儿就把战船掀沉了,水兵们手中的军械也都遗失贻尽。就是说,这支建于康熙五十二年秋天的水师,此时连抓几个小盗贼也已不能胜任了。

这就是大清朝的水师营。它在这里驻扎了165年。后来还是光绪皇帝看明白了,这个水师营,简直是形同虚设。于是,在光绪六年,他作出了一个决定:裁撤水师营,由李鸿章的北洋海军取而代之。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南辞
  • 趣闻 静梅
  • 趣闻 奕森
  • 趣闻 格格氏
  • 趣闻 玉枝子
  • 趣闻 香洁
  • 趣闻 勿念故人
  • 趣闻 欣然桑
  • 趣闻 渡余生
  • 趣闻 空城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