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南传佛教主要寺塔
少年决恋i
西双版纳傣族等民族地区是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主要传播地,以润派最为普及,其流传的群众性所形成的“村村有佛寺、处处见佛塔”场景,至今依然可见。其中不乏历史悠久、声誉不俗的寺院、佛塔,吸引着中外无数的信众游客纷至沓来,膜拜观光。
西双版纳总佛寺
西双版纳总佛寺坐落在景洪市区的总佛寺也称大佛寺,傣语称谓“漥跋洁”、“洼龙”等,是滇西南最早的上座部佛教寺院,属润派佛寺。
总佛寺历史上在西双版纳境内所有佛寺中等级最高,是发布全境性佛事活动昭示、批准高级僧职晋、举行新任宣慰使宣誓等仪式的地方;也是召片领(西双版纳的最高统治者)及属下各土司头人拜佛、各地佛寺主持朝拜论经之圣地;同时为周围村寨信教群众的赕佛场所。新中国建立前就已颓废,现在的建筑系20世纪九十年代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
整个佛寺由大殿、戒堂、塔、僧舍等组成。大殿为砖木结构,殿宇高7米,坐落在高约1米的殿基上,屋顶为二级重檐式,中间高两端矮呈台阶状,屋脊上置宝塔等多种饰物。殿宇正门前有开放式门厅,殿门上悬挂佛学大家赵朴初手题寺名匾额。殿内设阶梯式佛坛,上层供奉着一尊约两米多高的释迦牟尼金神塑像,其周边陈列着14尊形态各异的佛像,下层又供有大小 9尊塑像,佛坛上摆有插满花卉的花瓶,供香客顶礼膜拜。正对大殿的场院中央,是一座十字基供台,树金身立佛一尊,备香炉烛台,供信徒敬香。大殿东边是僧舍,现在有80多名僧侣在此学习佛经和傣文。在总佛寺院内,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佛教协会的办公机构,还有云南佛学院西双版纳分院。昔日的南传佛教圣地,至今仍被信徒尊崇为各佛寺之首加以朝拜。
总佛寺的现代著名高僧为阿戛牟尼,其僧名西利彭·祜巴勐,生于公元1899年,傣族,云南景洪县人,1913年在景洪袜龙(大佛寺)出家,受戒为帕(沙弥),10年后晋升为都(比丘),1936年晋升祜巴(长老),后又升为统长老,是管理西双版纳所有佛寺和佛事活动的高级僧侣。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其以高深的佛学造诣和崇高声望,由中国佛教协会主持仪式,晋升最高等级僧职——阿戛牟尼(大僧正长老,南传佛教最高僧阶称号,习惯上用作获此僧职者之名称)。从解放初期开始,阿戛牟尼曾先后担任中国佛协副会长、省佛协会长;曾应邀率领中国佛教代表团赴缅甸,参加释迦牟尼涅槃两千五百年纪念活动及第六次佛教集结大会,会后迎奉珍藏于北京广济寺的中国佛牙回国;1961年随同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对缅甸进行友好访问。1974年,阿戛牟尼在西双版纳圆寂,享年75岁。
景洪曼阁佛寺
曼阁佛寺傣语称为“瓦拉扎滩曼阁”,意为曼阁中心佛寺,位于景洪市城郊,为润派佛寺。该寺据说始建于公元1477年(傣历794年),1598年迁建今址,已经有过三次修葺。
佛寺有三部分建筑,佛堂大殿坐西向东,右侧为戒堂(也称藏经房),后面盖有僧舍、鼓房。大殿是典型的宫殿式建筑,主体为木架结构,屋顶为二级重檐,成凸形,屋脊有小巧的华盖、莲花托、吉祥鸟等装饰物。殿堂由分列两侧高十几米的16根彩色圆柱支撑,十分宽敞,内设很丰富:主体是约2米高的莲台宝座,其上端坐高4米的释迦牟尼金身塑像,身披红色袈裟,佛座顶部饰方形华盖,后立尖顶屏风,其左右是两条自上而下的金龙,传说佛祖成道前曾以8把茅草为垫,后草垫变成龙左右护卫佛祖;佛座两侧悬挂着各色长幡,大多织绘有各种图案,被信徒认为是已故的虔诚信教者进入天堂的天梯;另一边有一个精致的木质亭阁,以7头小白象雕塑为基础,专供佛寺主持趺坐诵经,据说这是取材于佛祖骑着7头白象战胜邪魔辟当的故事; 殿内还设有一个经阁,木梯通其上,逢重大佛事活动时,主持登阁主持仪式、诵经祈祷。
戒堂比佛殿稍矮,有四米高,建筑风格与大殿相同。过去戒堂是中心佛寺的标志,为各佛寺佛爷集中诵经忏悔、商讨教务的场所,严禁普通僧侣和百姓进入。戒堂门亭由两头匍匐的木刻大象撑垫起木柱,堂内有一米多高的须弥座佛坛,供奉着高盈一尺的佛相一尊,另还珍藏着数部近几年抄录的上座部佛教经典,故又被称藏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