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方孔圆形“常平五铢”铜钱
离人节
常平五铢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
首先,说说常平五铢铸造的历史背景。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自公元四世纪以来长达一百余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此后,我国北方先后出现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政权,史称北朝。这五个王朝的统治者都是出自塞北的鲜卑族或与鲜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北朝历史上,官方曾9次铸币。北魏太和以后官方三次铸币,《魏书.食货志》载:“(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冶铸粗备,文曰‘太和五铢’。……世宗永平三年(公元510年)冬,又铸五铢钱。……(肃宗)永安二年(公元529年)秋,诏更改铸,文曰‘永安五铢’。”
魏分东西后,东魏武定(公元543-550年)初曾改铸,仍称永安五铢;西魏大统六年(公元540年)和十二年(公元546年)两次铸五铢钱。
北齐初年沿用永安五铢,“文宣受禅(天保四年即公元553年),除永安之钱,改铸常平五铢,重如其文”。
北周铸行过三种钱,《隋书》卷24《食货志》载:“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七月,及更铸布泉之钱,以一当五,与五铢并行”。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六月,更铸五行大布钱,以一当十,大收商估之利,与布泉钱并行……至宣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十一月,又铸永通万国钱。以一当十,与五行大布及五铢,凡三品并用”。
由上可见,北朝官方先后共铸有8个币种,包括北魏铸行的太和五铢、永平五铢和永安五铢;东魏和西魏基本沿用北魏及前朝的钱币,也曾按照北魏的范式,铸行了少量的永安五铢;北齐铸行了常平五铢;北周则铸行了著名的北周三品,即布泉、五行大布和永通万国。
北齐建立于公元550年,在历史上仅存在27年。北齐的建立者齐文帝高洋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人物。史书上说他,少有大度,沉稳机敏,明智果断。他的父亲为东魏的丞相高欢。一次,高欢拿了一团乱丝,让他年幼的儿子们设法解开来,以考察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当时高洋未有丝毫犹豫,抽刀断丝,并声称“乱者须斩”。历史上从此有了一个“快刀斩乱麻”的典故。高洋由此得到父亲的青睐,在众兄弟中脱颖而出。
公元550年,高洋废黜东魏皇帝,建立了北齐。高洋执政之初颇有几分北魏孝文帝当年的模样,很有一些作为。他改革苛刻的法律,精简政务,减少地方州郡县的数量,裁减冗员,制止贪污,严禁徇私枉法,任用贤能,实行均田等等。每逢打仗,他亲临阵中,不畏飞石乱箭,率领军队屡屡取胜。北齐著名的常平五铢钱便是在这一时期铸行的。
其次,说说这“常平”二字。北齐天保四年之前,北齐用的还是以东魏永安五铢钱为主,杂用其他钱币。高洋欲结束这种状况,便开始铸造新的钱币。高洋称帝以后,定的年号是天保。但天保四年铸行钱币的时候,高洋并没有以年号来命名,而是将其称为“常平五铢”,原来此币名是借用当时囤积粮食的仓库“常平仓”之名。
“常平”源于战国时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籴,即政府于丰年购进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所储粮食,以稳定粮价。范蠡和《管子》也有类似的思想。汉武帝时,桑弘羊发展了上述思想,创立平准法,依仗政府掌握的大量钱帛物资,在京师贱收贵卖以平抑物价。西汉宣帝元康年间连年丰收,谷价有贱到一石五钱的,“农人少利”。就在这以后,大司农中丞耿寿昌把平准法着重施之于粮食的收贮,在一些地区设立了粮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
汉以后,常平仓置废不常。晋武帝泰始四年(公元268),立常平仓,丰年则籴,岁俭则粜。南朝的齐武帝时,米谷布帛价贱,议立常平仓市买积储,永明六年(公元488),诏出上库钱于京师市买,令诸州各出钱于所在地市买储之。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二年(公元488),秘书监李彪奏请折诸州郡常调九分之二及京都度支岁用之余,各立官司,年丰籴积于仓,岁俭减私十分之二粜之,遂颁诏施行。
高洋将其所铸行的钱币命名为“常平”,显然是希望他所铸行的钱币,能够如同常平仓一样,平抑市价,流通不匮,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常平五铢的铸造也十分讲究,面背肉好皆有周廓,篆书的钱文十分秀丽,古书上称“常平五铢重如其文,其钱甚贵”,反映了高洋对常平五铢的重视。
最后,说说这“五铢”。北朝官方铸币基本上承袭汉魏五铢传统,并以此来规范天下钱制。从北魏太和五铢、永平五铢、永安五铢,东西魏五铢到北齐常平五铢,都是五铢钱。东魏时,五铢钱的标准是“计百钱重一斤四两二十铢”,天下钱“皆准此为数”。高澄还建议“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悬于市门,私民所用之称,皆准市称以定轻重……若有辄以小薄杂钱入市,有人纠获,其钱悉入告者”。东魏在市场大门上悬秤以称钱重,惜未实行。
北周铸行大钱,比五铢钱略重,名曰当五当十,实际上是一种减重求利的作法,大钱仍与五铢“三品并用”。这一点也与南朝类似,南朝历代官方铸币也是“钱重五铢,一依汉法”。正如顾炎武所说,“自汉五铢以来,为历代通行之货”,“南北朝皆铸五铢钱”。五铢钱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创制,迄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元通宝发行,流通700多年,是汉唐时期最主要的币种,也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发行最成功的金属货币。南北朝时期虽系乱世,从货币发展史的角度看,币制沿革依然没有背离这一历史发展轨迹。
常平五铢为青铜质,一般直径在在2.4厘米至2.5厘米之间,重量3.5克至4.2克。因币值高,后期私铸严重,出现赤熟、青熟、细眉等名目;至齐晚期并杂有铅锡薄钱。常平五铢由于采用了当时的铜母范叠铸技术,铸造非常精良,文字流畅优美、版式划一,玉箸体钱文构架匀称、笔画圆润。其设计和铸造都极为考究,是中国钱币历史上最精美的几种钱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