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少数民族的耳饰(3)
未蓝澄海
耳挂,硕长、精致,多为珊瑚、玛瑙、绿松石等名贵宝石制成,一般为男子右耳佩戴,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藏族地区,造型、规格以及用料在不同地区又有所差异。民族文化宫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藏族绿松石耳挂,长53厘米,重190克。这件耳挂,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圆形耳环,耳环上镶有15颗小绿松石,组成一个圆形;下部分为耳坠,耳坠从上至下依次镶有21颗不同规则的大绿松石,组成一个柱形。这件耳挂的佩戴方式是,将耳环套在右耳的耳饰孔内,耳坠部分则下垂到肩前,为防止过重将耳饰孔撕裂或减轻耳饰孔的压力,还特意在耳环上附加挂绳套在耳朵上。
佩戴耳饰品,是与穿耳的习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穿耳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多数情况是一耳一孔,也有一耳两孔或三孔。云南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妇女40多岁时蓄长发作髻于头顶,包头帕,两耳各穿两孔,上孔戴耳牌,下孔戴耳棒。而浪速支系的景颇族妇女则穿三孔,上孔戴耳环,中孔戴耳牌,下孔戴耳棒。清代满族宫廷中的皇后、皇妃也都有类似的传统习俗。最多的当数云南独龙族,以前曾有“耳穿七孔”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