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钓鱼城
北遇
钓鱼城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合阳镇嘉陵江南岸海拔标高391.22米的钓鱼山上,占地2500平方米。是中外闻名的古战场遗址。因传说山上的一块平整巨石,有一巨神于此钓嘉陵江中之鱼,以解一方百姓饥馑,山由此得名。
钓鱼城峭壁千峋,古城门、城墙雄伟坚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
钓鱼城古战场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主要景观有城门、城墙、皇宫、武道衙门、步军营、水军码头等遗址,有钓鱼台、护国寺、悬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飞檐洞等名胜古迹,还有元、明、清三代遗留的大量诗赋辞章、浮雕碑刻。山间有陈毅、郭沫若、张爱萍、何应钦等人题刻。
钓鱼城是宋蒙(元)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场,1961年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月12月再次由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钓鱼城枕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之口,形势险绝壮丽。750多年前的南宋晚期,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事余王介为抗击蒙军入侵,采纳播州(今贵州遵义)冉进、冉璞兄弟的建议筑城钓鱼山,并徙合州及石照县治其上,屯兵积粮作为重庆屏障。
南宋淳佑二年(1242年),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阶为抗击蒙古军,于此筑城,迁合川及石照县治于此。1259年2月,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之余威,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铁骑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蒙古军北撤,钓鱼城解围。守将直至1279年始降元,支撑南宋江山达36年之久。钓鱼城保卫战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从公元1243年1279年,合州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的率领下,凭借钓鱼城天险,婴城因守,浴血奋战,历经大小战斗200余次,抵御了蒙、元倾国之师,创造了守土抗占36年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取得了击毙蒙哥大汗元宪宗),迫使蒙古帝国从欧亚战场全面撤军的辉煌胜利。钓鱼城由此以“延续宋祚、缓解欧亚战祸、阻止蒙古向非洲扩张”的伟绩震惊了世界!
钓鱼城是改写世界中古历史的中外名城,是迄今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战场遗址。在钓鱼城2.5平方公里的重点保护区内,现存有8公里城垣、8道城门,以及炮台、墩台、栈道、暗道出口、水军码头、兵工作坊、帅府、军营、较场、天池、泉眼、脑顶坪(蒙哥中炮伤外)等宋、元军事及生活设施遗址。还有唐代悬空卧佛、千佛石窟、弥勒站佛、和古遗址钓鱼台、800年古桂树、天泉洞、薄刀岭、三龟石、护国寺、忠义词、三圣岩、鱼城烟雨、鱼山八景等名胜古迹。
钓鱼城是具有“战争、雄、险、奇、秀、幽、古”独特风貌的游览胜地。历代以来,无数名人豪士纷纷泼墨古战场,“歌大江东去,颂千古英雄”,为钓鱼城增添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现在,钓鱼城不仅拥有文天祥、刘克庄、杨升庵、张佳胤、陈毅、郭沫若、周谷城、张爱萍、刘白羽等名家的吟咏,而且还保留着抗日战争时期蒋中正、何应钦、张治中等国民党军政要人的摩崖题记。1987年4月22日,李鹏、邹家华同志在参观考察钓鱼城时,还欣然为钓鱼城题写了“横扫欧亚无敌手,一代骄子折钓鱼”和“万古千秋”的题词。
钓鱼山地形独特,山下是天堑,山上是层峦迭障,鹅卵石成堆。山顶南面有一突兀的大石,相传沧海横流、洪水泛滥时期,有巨人站立石上,持长竿垂钓嘉陵中,得鱼以救民饥。这大石上至今还留有长1米的巨人足迹和插钓鱼竿的石孔,称这大石为“钓鱼台”。“钓鱼山”、“钓鱼城”均由此而得名。
在十三世纪的历史上,蒙古汗国的军队是一支震撼世界的可怕力量,它三次西征,铁骑横扫,使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四十多个国家,在其铁蹄下残破,建立了横跨欧亚的蒙古大帝国。罗马教皇曾惊呼道这是“上帝的罚罪之鞭”这只鞭不可一世,它指向那里,铁骑就打向那里,谁敢阻挡它,就“粉身碎骨,灰飞烟灭”。然而这一常胜之师,却阻挡在钓鱼城下,屡战屡败,损兵折将,对这小小的弹丸之地,却无可奈何,以致一败涂地,竟连蒙哥大汗和汪德臣等大将均受伤而死。“上帝之鞭折此城下”,而钓鱼城仍巍然屹立。
钓鱼城是全国古战场遗址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中外游人和学者到此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有诗赞曰:“三江滚滚流不尽,鱼山巍巍有宋城;胜迹昭昭独可指,英名赫赫万古存。”
钓鱼城之战概述
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侵略军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发生于1259年的四川合州钓鱼城之战,则是其中影响巨大的一场战事。
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后,南宋出兵欲收复河南失地,遭蒙军伏击而失败。1235年,蒙古侵略军在西起川陕、东至淮河下游的数千里战线上同时对南宋发动进攻,宋蒙战争全面爆发。至1241年,蒙军蹂躏南宋大片土地,而四川则是三大战场(另两个为京湖战场——今湖北和河南一带、两淮战场——今淮河流域一带)中遭蒙军残破最为严重的一个地区。
这年蒙古窝阔台汗去世,其内部政争不断,对南宋的攻势减弱。南宋充分利用此良机,对各个战场的防御进行调整、充实。1242年,宋理宗派遣在两淮抗蒙战争中战绩颇著的余玠入蜀主政,以扭转四川的颓势,巩固上流。余玠在四川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建了山城防御体系。
即在四川的主要江河沿岸及交通要道上,选择险峻的山隘筑城结寨,星罗棋布,互为声援,构成一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钓鱼城即是这一山城防御体系的核心和最为坚固的堡垒。
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这里有山水之险,也有交通之便,经水路及陆上道,可通达四川各地。彭大雅任四川制置副使期间(1239—1240年),命甘闰初筑钓鱼城。1243年,余玠采纳播州(今遵义)贤士冉琎、冉璞兄弟建议,遣冉氏兄弟复筑钓鱼城,移合州治及兴元都统司于其上。钓鱼城分内、外城,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系条石垒成。城内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这一切使钓鱼城具备了长期坚守的必要地理条件以及依恃天险、易守难攻的特点。1254年,合州守将王坚进一步完善城筑。四川边地之民多避兵乱至此,钓鱼城成为兵精食足的坚固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