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民间杂技高台狮子

长逸子

成都民间杂技高台狮子

高台狮子是成都民间杂技表演类节目的典型代表,主要流行于成都市金堂县土桥镇,其传人为周乐茂、周英凡家族,是世代相传的一门民间杂技。金堂县土桥镇位于成都、中江、简阳、乐至交界处,历代为商贾云集、文化繁盛之地,是远近闻名的金堂县4大历史文化古镇之一。

高台狮子在表演时,先把五张八仙桌重叠在一起,然后再由民间艺人登高竞技和表演。道具的安装过程如下:第一张八仙桌四脚朝下,桌面向上;第二张八仙桌桌面向下与第一张八仙桌重合,形成四脚朝上的态势;然后第三、四、五张八仙桌均采取桌面朝下、四脚朝上的态势相互垂直重叠,形成一个高约5米的台子。也有一些表演者,可以重叠七张、九张甚至十一张八仙桌进行高空表演,但一般的演出均采用五桌重叠。

上台表演的艺人一共有三个,一个装扮成胖大的和尚,一个装扮成灵巧而精瘦的猴子,两人分别面戴和尚面具和猴头面具。演出开始时,先由和尚和瘦猴攀上高台,表演各种挑逗、嬉戏和高难度的空中动作,两人通过手脚的灵活运用,一边表演、一边向高台顶端攀爬。最后,再由一名身披狮皮的艺人爬上高台“封顶”,形成由胖和尚、瘦猴和狮子一同盘踞在台顶的惊险造型。这时四脚向上的八仙桌仅有不足一平方米的面积,三名艺人在如此狭窄的高台顶端表演各种惊险的杂技动作 ,令下面的观众鼓掌叫好。

成都民间杂技高台狮子

为了保证杂技艺人的安全和增加演出的观赏性,剧团一般会安排两个人“吊桌子”,即使重叠的八仙桌保持垂直和平稳。同时,另有四名艺人手执大锣、钹等乐器有节奏地敲击,目的是营造气氛和控制节奏。

高台狮子民间杂技的第一代传人是土桥镇金壶村的周玉新,他于1844年学艺回乡,带回了这门独特的民间杂技功夫,后来又通过家族传授的方式传给周后享、周乐茂和周英凡等家族成员,使这一民间绝技代代相传,没有绝迹和中断。

成都民间杂技高台狮子

从高台狮子的 表演程式来看,它不需要多么复杂的道具,仅需 八仙桌数张,狮皮、猴与和尚面具各一个, 大锣、钹、二鼓、马锣子各一个, 拂尘一柄,因此表演起来机动灵活,特别适合民间表演。此外,高台狮子对演出场地的要求也不高,而且参加演出的艺人也不多,极易于在民间推广。

成都民间杂技高台狮子

根据清末民初一些民俗资料记载,高台狮子民间杂技曾经在成都地区广为流传,频繁地出现于花会、庙会、集市等场合,受到群众的一致欢迎。为了使高台狮子这项极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发扬光大,当地政府已经在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方面做了很多前期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台狮子能够像过去一样,活跃于川西平原的乡村和集市,为老百姓带来文化和休闲的乐趣。

内容加载中……
  • 趣闻 长逸子
  • 趣闻 幼珊
  • 趣闻 北栀
  • 趣闻 藕花处
  • 趣闻 冷珍氏
  • 趣闻 雅致君
  • 趣闻 骞骞
  • 趣闻 驰鸿子
  • 趣闻 智杰郎
  • 趣闻 末日狂欢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