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建筑
弘致
历经近4年时间,“道教祖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发掘面积已达5000平方米。2016年12月31日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遗址核心区域主体宫殿由南向北沿中轴线分布工字连座台基上,这种建筑形制是参照北京故宫乾清宫-坤宁宫的样式建造,极具皇家风范。
2014年6月,龙虎山大上清宫二期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大片建筑遗迹,特别是出土了一块“清嘉庆十五年重修上清宫碑”,专家一致认为,该建筑遗迹为大上清宫遗址。在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鹰潭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
据历代《龙虎山志》记载,清雍正九年进行了大上清宫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形成了两宫(上清宫、斗姆宫)十二殿二十四院的宏大规制。根据考古勘探初步推断,大上清宫遗址占地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目前已探明18万平方米范围,并确定了部分围墙基础。专家认为,大上清宫在全国道教宫观建筑中规模首屈一指,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一半。
其中,有一处遗迹四周出土大量黄琉璃瓦,结合方位及文献资料,专家认为该处遗迹为供奉雍正帝亲手撰写碑文的御碑亭,虽碑刻已不见,但碑亭形制仍保留下来。御碑亭的出现,表明大上清宫在清雍正时进行了皇家工程的修建。
大上清宫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上清镇东,泸溪河北岸,溪山环拱,距嗣汉天师府约一公里处。据文献记载,大上清宫自北宋开基设坛以来,历经宋、元、明、清,是中国道教正一教祖庭,民国十九年毁于火灾。
大上清宫在上清古镇的东边,离嗣汉天师府两里地。
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原来是张道陵的草堂,以后成了历代天师祈祷、打醮、拜祭天地的宗教场所,是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老道宫之一。它背靠西华山,南朝琵琶峰,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风光秀丽。但是,宫内的殿宇绝大部分毁于1930年的火灾,现在只留门楼、钟鼓楼、棂星门、下马亭等建筑,尽管看上去有点冷落,但这座声名显赫古老道宫仍然强烈吸引着中外游人。
我们从福地门进去,只见大门两旁一副楹联:福地那容凡客到,仙源未许俗人窥。
不知不觉走完了弯弯曲曲的甬道,到了下马亭。下马亭相当于皇宫的仪门,亭前有道长和道童迎接的塑像,边上树碑题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正踏斗礼诚神灵”,可见当年大上清宫是何等的威严。
过下马亭走不多远就是棂星门,这座奇特的牌坊旧称“午朝门”,由六柱五脊构成,用汉白玉篆雕,柱上雕刻龙、凤及祥云,这可是大上清宫唯一现存的罕见文物,难得一见。
历史上,这棂星门不是一般人可以随便进出的,等级十分严格,只有帝王将相和高僧、高道才能从中间大门进出,身份较低的从左边偏门进出,下等随从人员只能从右边小门进出。
现在没人讲究这些了,我们从大门进来,欣赏了路面上镶嵌的九宫八卦图后,再欣赏八卦图两边雄伟的钟楼和鼓楼,并上楼观赏洪钟大鼓。
现存的东隐院据说是大上清宫唯一保留下来的明清建筑,院内还残存着善恶井、梦床、神树等文物古迹,还有几个道士给游人看相。
最后去的是伏魔殿,殿中有口镇妖井,这井看上去很普通,井口被天师用“符”封着,这就是《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放出殿内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