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正月初三民俗 三重日送穷(3)
惜蕊酱
赣南崇义客家称初三为“穷鬼日”,这天相互不做客,各家各户不请酒。
赣南于都禾丰镇客家“三重日”的主要民俗是“炒豆子”:于都客家将年初三叫做“生虫日”,是日,家家户户从黄豆、豌豆(客家人多称作“雪豆”、“冬豆”)、四季豆、花生等种子中各随意抓取一些,混合一起炒熟,寓意将虫子全部炒死,以祈五谷丰登。同时忌入菜园摘菜,以免触动了“虫包”,虫害难除。还有年初三不担水的习俗,尤其忌讳挑井水,认为“生虫日”担水要催生井水里的虫子,使井水不再干净。那天要用的水,务必在年初二傍晚前准备妥当。
赣南南康客家俗称年初三送穷作“送穷鬼”。清同治十一年《南康县志》载曰:“三日,净扫秽屑,盛以土畚,用香烛楮钱之属送郊野焚之,谓之‘送穷鬼’。”
闽西宁化以及赣南石城等地客家人年初一不扫地,怕把“财”扫掉,年初二家家户户都扫地,扫地时,要从外边往里扫,而不能从里往外扫,意味着要把“财”扫进来而不能扫出去,正好与“送穷”相反。
粤北英德客家年初三也是“送穷日”,是日大早,家家户户都竞早将里里外外打扫干净,然后将所扫之垃圾,以粪箕送至大路头。此谓之“送穷”、“送晦”。晚上则必须洗澡,将身上的“穷气”、“晦气”洗得一干二净。粤北乳源客家年初三送穷也俗称“送穷鬼”。清康熙二年《乳源县志》载曰:“初三日扫门庭,以其敝帚置箕,掷纸钱弃之郊地,以送穷鬼。”
粤东梅州、潮州地区客家也是年初三送穷。民国二十八年《兴宁县志》载曰:“初三日,家扫尘土,盛以箕,焚香送郭外,谓之送穷。”
非客家地区的送穷日大多都在正月初六,也有正月二十九日、正月三十日的。各地送穷日虽然不尽相同,但送穷风俗的具休仪式却基本一致。据《岁时杂记》记载:“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韩愈《送穷文》中,提到要为穷鬼“结柳作车,引帆上墙。”这就是说,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备下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广东东莞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习俗。
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客家童谣《新年头》对年初三的“送穷”民俗也有生动表述:“新年头,初三又讲穷鬼日,初四就话翻一日;初五、初六神下天,七不去,八不归;九九十一看到狮;十一、十二龙灯出,十三、十四过月半,索性过了月半才来归。”这首歌谣愉快、诙谐地唱出了客家妹子年初二“转妹家”后不愿转来的理由,这些理由正好将年初一至正月半的习俗串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