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完颜部落”寻踪(3)
未蓝澄海
我们刚刚下了“芮王坪”,雨又突然大了起来,村支书王爱奎把我们领到了83岁高龄的完颜邦老人家中。老人读过私塾,被国民党抓过壮丁,对完颜家族的历史比较熟悉,在村子里也很有威望。我们去的时候,老人戴着老花镜正在认真地看《元史演义》。老人的记忆惊人地好。
说起完颜村的来历,他很自豪地打开了话匣子:“我们的祖先是贵族,是从东北过来守墓的。”老人说,现在的完颜村人,都是800多年前金芮王完颜亨及金末代皇帝完颜承麟守陵人的后裔。
老人的说法并不是没有根据。据史载,金兀术长子完颜亨自幼随父征战,才勇过人,屡建战功。金熙宗时,封为芮王,后来被金兀术长兄之子完颜亮杀害。
1161年,为了防止被完颜亮赶尽杀绝,完颜亨的家眷将完颜亨的坟墓迁到当时多为旧部留守的原封地安定郡泾州,也就是今天的泾川。
60多年后,金最后一位皇帝完颜承麟做了还不到一天的皇帝就在今天河南的蔡县被元军围攻阵亡,其亲属及兵士抬着灵柩日夜兼程来到泾川,将其葬在太平乡三星村岭背后的簸箕湾。因为泾河北有已经定居了60多年的完颜部守陵人,护送灵柩的完颜氏,也陆续在泾河北定居了下来。就这样,两支守陵人逐渐在泾川扎根落户,繁衍生息。他们学汉语,学汉族农耕技术与生存之道,并别无选择地与当地汉族通婚,完成了从军到民、从守陵人到普通老百姓的转化。元灭金后,对女真人有“惟完颜一族不赦”的政策,惟有这支守陵的完颜氏后裔幸存了下来。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被整村地一次性地登记为汉族,只保留了完颜姓氏。
据完颜邦老人回忆,村里像他这个年岁的人,小时侯大都跟随父辈到簸箕湾祭奠过先人。他说:“祖辈口传下来簸箕湾有完颜承麟的墓。
每年除夕的时候,村人们会集资买一口肥猪,几斗麦子,煮了肉,蒸了馍,再买上些纸和香火,选十几个代表去坟上集体祭祀。去不了的人,就在半路对着簸箕湾的方向,把祭品泼撒出去,也算是祭了先人。祭祀用不完的猪肉、蒸馍,再分到各家各户,让他们在家里祭祀自己的先人。”完颜邦老人说,邻近镇原县平泉至新城一带就有完颜马场。完颜村的耕地过去叫军坪、官地。清朝的时候,完颜村2000多亩耕地,每年只交40两银子的税,不用纳粮,所产供祭祖之用,这一政策一直延续到1942年。
让人惊叹的是,完颜族人在泾川河畔繁衍生息几百年,仍然保留着本家族的生活习俗。到现在,完颜村人依然严格恪守着三大族规,守护着完颜民族的文化符号和民间信仰:一是不听不看《说岳全传》;二是不唱不看《草坡面礼》《八大锤》等戏曲。据说,1978年古典戏解禁后,有一个剧团在完颜村附近演《朱仙镇》,被完颜村人上台阻止,并礼请剧团离开此地。三是同姓同族不通婚。外姓人不得进入完颜祠堂,外甥更是万万不能进入祠堂祭祖。
800多年里,完颜氏皆嫁女于汉族,并娶汉族女子为妻。张怀群在一篇研究文章里说,如果在泾川乡下论亲戚,历代与完颜氏联姻者成千上万,需数年功夫才可详察一二百年内之亲戚名录。仅以县城论,其三代内的祖母外祖母、姨婶为完颜氏者,常现身边。若以25年为一代,已逾30多代,仅把历代完颜氏女子出嫁后所生儿女的子子孙孙总和,已不只10万人,他们都有女真人与汉族融合的血统。除了恪守三大族规之外,在至今还保留着的独特的划拳方式上,我们也能隐约看到一些女真族固有的民族情结。
他们喝酒划“老疙瘩拳”,老疙瘩在满语里叫黄扬古,即最小的小兄弟。划拳时,两人或多人先盘腿席地而坐,大家共同高唱:“满满的呀,斟上酒呀,酒三杯,我与我英雄啊,争啊,争高低,第一杯酒要敬给长辈的(长白的)老祖宗,第二杯敬给真诚的(征程的)银术可(金时大将,泾川完颜家族先人之一);第三杯咱俩(咱们)干上干”。开始每人喝干一杯酒,之后,才猜数字划拳,喝高兴时又唱:“老疙瘩呀,老疙瘩,左邻右舍把你夸。喝完一杯我再夸。”对方为了不喝酒,立即对唱:“我的老疙瘩呀,老疙瘩,父老兄妹把你夸。”如此你来我往,夸到对方无词应对,重又猜数字划拳。
村支书王爱奎是个有心人,装着一肚子有关完颜人的故事。他说,除“老疙瘩拳”,这里的人还有一种拳叫“扬燕麦”,其唱词也体现了完颜人崇尚英雄的传统。说着,王爱奎就在完颜邦老人家的堂屋里唱了起来:“满满地呀,斟上一杯酒,英雄宴前呀,三枝六花开。一心把你敬呀,二喜要临门……”据他讲,完颜村的男人还保留着摔跤的习惯,农闲时,几个小伙子凑一起,总爱较量一番。
这里的小孩子们喜欢玩一种叫“攻城”的游戏,两队人马面对面站着,一方首先叫阵:“野鸡翎,上马城,马城开,要哪个,要你这个好英雄,上阵来”,然后冲到对方的阵营里抢人。简单的游戏中,似乎也能看到女真人尚武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