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襄汾尉村跑鼓车(2)
爱琴
鼓车与鼓车文化
自从2700年前出现“跑鼓车”,至唐代尉迟恭由军用到民用以来,尉村作为古河东鼓乐文化的发源地,从“充实”到“发展”,直至今天薪火相传,绵延不断。鼓车文化遍披周围数村,气势宏大壮阔,甚至波及青海、河南等省市。
相传,最早的跑鼓车,是四车比赛,实行淘汰制,最后进行决赛。比赛双方各自雄赳赳、气昂昂、不见输赢不罢休。赢的一方还要拉着自己的鼓车扬眉吐气,满鼓车圈、亮相威风;输的一方除了埋怨,还要总结经验来年再战。相传,比赛过程中,四邻八乡的老百姓齐聚尉村,尉村大小街道条条曝满,人们疯狂的喊嚣为自己心仪的一方加油助威。整个村庄,一片沸腾。
明清时期,尉村跑鼓车进入极盛时期。到了康乾盛世,尉村的经济文化得到长足发展,从龙寺引来的水让村里连年丰收。村里外出做买卖的,纷纷回村置购房屋;读书风气日盛、科举顺畅。受满族习武风气的影响,有着崇文尚武历史传统的尉村健儿,先后出过四个武举人和一个解元进士。
据说,在道光年间的一年农历三月十六庙会期间,村里的两个“院”跑鼓车比赛进入鏖战。西北院的鼓车“飞”出南门,紧随其后的东南院“鼓车”也随即弛出。就这样,双方饿了吃,累了歇,歇完继续跑。一不小心就跑到了河南洛阳白马寺,至今寺里还保留着尉村当年的鼓车。据此,有关专家认为,尉村“跑鼓车”就是现代汽车拉力赛的前身。
鼓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明清时代,尉村的鼓乐文化辐射四面八方,除了同村竞技,也和邻村相互比赛。先是南、北膏腴、三公村,再往南参与的就有大赵、小赵、北赵一带,也就有了“高一如盘尉村像篮”的说法,说的是膏腴村子跑鼓车的路线像个端菜用的盘子,而尉村跑鼓车的路线则像个盛馍的篮子。相传,位于汾阳岭安咸平村的禹神庙,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二举行祭禹大奠,附近七个村庄都要在祭禹大奠后进行鼓车比赛,而且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比赛期间,撞死人不偿命。于是,妇女、小孩及体弱多病者都是站在远处观望。这种盛景,一直到日本侵略中国才结束。上世纪70年代末,大赵村关帝庙后一家老人的院落里,还保存着当年的跑鼓车,只是没有鼓,再往后,就不见了踪影。
尉村的“跑鼓车”之兴衰,与经济国运有极大的关系,伴随着国运昌盛而昌盛,国运衰败而衰亡。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经济萧条,尉村的跑鼓车赛事也时断时续。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度红火了起来,跑鼓车又开始在民间娱乐中亮相,改革开放后,村民群情振奋,1989年,激动人心的“跑鼓车”又开始掀起高潮。
“兵车方弛东南地军鼓又鸣西北天”、“旋乾转坤飞车逐鹿叫将点兵擂鼓进军”,我们相信,“跑鼓车”这朵盛开在民间的奇葩,必将走出尉村、走出襄汾、跑向世界,擂响震惊寰宇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