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座国家监狱羑里城 《周易》的发源地
远骞酱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监狱在哪吗?
在河南省汤阴县城北4公里处,有一座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03米,高出地表5米许的台地。台上有十几座房屋,数十株苍郁森严的松柏,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国家监狱——羑(yǒu)里城。
经考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国家监狱位于现在的羑(yǒu)里城遗址中,具体的位置就是在现在河南省安阳市南部约15千米处。羑里城的始建年代已经失考,修建年代可追溯到唐代,现存建筑多是明代留下的。而羑里城被世人所熟知,并不是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监狱,而是这里诞生了一部伟大的作品《易经》。
不错,就是算命先生必修的那本《周易》。羑里城是《周易》的发源地,现存有演易坊、周文王演易台、山门等象征意义的遗址,还有数十座刻有“文王易”“周文王羑里城”等文字的石碑,对于研究《周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那么第一座监狱又是怎么和周文王创作《周易》联系起来的呢?
这得得益于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商纣王。据记载,商纣王是一位荒淫的暴君,整日沉迷酒色,还滥用酷刑,导致国家上下苦不堪言。这个时候,在商朝西部有一个诸侯国,在当地诸侯王的带领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日益繁荣。这个诸侯王就是周文王。
商纣王担心周文王的仁政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于是就下令将其抓了起来,被囚禁的周文王受尽各种欺凌,残暴的商纣王甚至还将周文王的儿子杀害将其做成肉汤,让周文王服用,得知真相的周文王悲痛欲绝,每天吃完东西都会吐出来,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一个小丘,后世称之为“吐儿冢”。
当时关押周文王的地方就是羑里城。
后来,周文王在监狱中奋发图强,潜心研究伏羲,最终历经7年的时间,在狱中创作出了伟大的经典作品《周易》。这就是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所说“文王拘而演周易”这个历史故事的来历。《周易》提出了“刚柔相济,变在其中”等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成为我国儒家尊崇的重要典籍。
后人为了纪念伟大的周文王们就在此地建立了文王庙供后人敬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王庙都是经过明朝的时候整修过的文王庙。
千百年来,众多民众怀着崇敬的心情络绎不绝的奔赴这里,祭拜曾被关押在这里长达七年的千古圣人周文王,缅怀圣人一生的丰功伟绩,尤其是对他面临逆境不颓废、不沉沦,倾力著成被后世列为五经之首《周易》一书的伟大事迹充满崇敬。
周文王姓姬名昌,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相传,周文王在位期间,衣着朴素、勤政爱民、广施仁政、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其部族在他兢兢业业的治理之下,日渐强大。
部族的强大,引起了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趁周文王在都城之际将其拘拿,囚于羑里国家监狱。周文王被囚的这一年已经八十多岁,但他面对如此的人生逆境仍不颓废、不沉沦,以顽强的毅力,发愤治学,在被囚的七年里,将伏羲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著成《周易》一书。出狱后周文王下决心灭商。他一面向纣王献地,请求免除酷刑,取得信任,一面访贤任能,壮大实力。
姬昌去世12年后,其次子姬发率部一举大败殷军,纣王自焚。姬发灭商建周,自称武王,尊谥父亲为文王。
周文王所著《周易》一书是古代哲学的典著,自汉朝开始,即被列为“五经”之首,世人亦将其与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和印度教的《吠陀经》一同被称为世界四大元典。数千年以来,出版有关诠释周易方面的书籍多达6000多种,研究周易的人更是不计起数。特别是17世纪以来,《周易》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而走向世界,对世界的科学和文化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周易的象数思维模式和哲学的思想,给予了近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重大启迪,得到了发达国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羑里城现存建筑有演易坊、山门、周文王演易台、古殿基址,还有《周文王羑里城》、《禹碑》、《文王易》等诸多碑刻。林立其间的碑刻,则多是明清以来的帝王、文武官员以及文人学士颂扬文王的诗、赋、篇章,可见周文王一生的丰功伟绩和拘羑里演周易的伟大精神,深为后世诸多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所称颂。
据记载,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南巡途中亲自羑里城致祭,说周文王“忠厚孝慈仁敬”,并挥笔写就《演易台谒周文王祠诗》一首,对周文王拘羑里著《周易》和其做人的高尚品德,予以了高度赞扬。
如今,在羑里城前的广场上矗立着周文王的花岗岩雕像,进入大门不远处有座“演易坊”,系明代知县张应吉为纪念文王囚羑里著《周易》而立的功德牌坊。城中苍翠挺拔的古柏与气势恢弘的建筑交相辉映,显得庄严而肃穆。居中的大殿为歇山重檐式建筑,殿内供奉着周文王的铜像。大殿西侧的“演易台”是仿三千年前的建筑重建的,里面的塑像形象地再现了文王演绎《周易》时的执著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