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历史上“抗疫”人物(3)
百年孤老
三、李健颐
李健颐,原名孝仁,号梦仙,生于清光绪甲午年(1894)农历十一月初四。原籍福建省晋江县。1934年定居莆田县涵江,遂融入其中,对这块神奇的土地爱得深沉。李健颐是中国近现代医学史上一位颇有建树的中医学家,精于温病学,他的一生可用“大医精诚”四个字来概括。他是神州大地上中医学界的翘楚,在八闽,迄今为止,他仍然是最有成就的中医学家之一。
李健颐承父业立志为医。他的父亲——李昭明是位中医,在当地甚有名气,他一出生,家庭氤氲的中医药气息就一直陪伴着他。他天资聪颖,学习用功,又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其父的培养下,少儿时就会背诵本草经、汤头歌诀与方剂。年纪稍大时,他就开始阅读伤寒、金匮要略、素问灵枢等中医典籍。父亲的严格要求,使他的学业不断进步。16岁那年,父亲要求他学西医,这为他打开了另一扇天窗,他为医的眼界更为广阔。17岁他就开始随父坐堂行医。24岁开始执业行医,独当一面。
李健颐博医源一生勤奋。他目睹当时社会瘟疫猖獗,死者枕藉的残酷现实,促使他专心研究温病学。李健颐在行医期间,发现瘟疫病人为数最多,死亡率最高,如何治好病人与降低病死率呢?他便从古老的中医药典籍中寻找治疗各种瘟疫的方法与药方。他在学海里泛舟,望尽天涯路,他从《黄帝内经》及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了解他们对温病的描写和症候特点。他很推崇明代吴有性的“戾气”学说,对吴有性的《温疫论》、叶桂的《温热论》、薛雪的《温热条辨》及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等温病大家的著作反复研读,深入研究,常云他们的著作“乃温病之圭臬,医者不可不读”。
特别吴鞠通治疗温病有独到见解与大量的创新,其中提出的在卫用银翘散、桑菊饮;入气服白虎汤、承气汤;在营以清营汤、清宫汤;入血则饮犀角地黄汤的一系列治疗方剂,受到颇多启发。他把这此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病人,疗效明显提高。他对温病学的研究,不仅使他在临诊中得心应手,而且在其后的应邀担任温病学教学的工作中亦游刃有余。但是,如何制伏鼠疫病这种烈性传染病,成了他当时的一个心结。
鼠疫是一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自鼠疫出现在中国大地上,总是一次次光顾并袭击神州大地。福建尤其是莆田鼠疫尤为严重。鼠疫中医初名核瘟,临床症见恶核、恶寒以及热、渴、痛、痹四证;严重者皮肤发黑、腹痛腹泻、咯血吐血,以及昏迷、谵语等症状。他对上述疫病来势急骤,疫毒内炽,拟方以解毒为主,在民国早期自创处方名为二一解毒汤,让许多绝望的病人起生回生,由此声名鹊起,当时莆田民众称赞他“医肱三折,著手成春”。
特别针对鼠疫发病急剧的特点,李健颐认为应当以快制快。为此他想到了西医使用的针剂。他青睐注射剂作用迅速可靠,可发挥全身或局部的定位作用,适用于不宜口服药物和不能口服的病人,故他开创中药针剂治疗瘟疫尤其是鼠疫。正如他所言:“不特可以补助中药不及之弊,且可启中药注射之新法,而抵塞西药之漏卮也。”他的二一解毒汤制成的二一解毒注射液由此诞生,“能治鼠疫、癍疹、麻豆、猩红热、脑膜炎、狂犬病、霍乱、瘟疫等症,用法简单,奏效灵敏,副作用少,与西药注射无相轩轾。”该药特别对鼠疫有奇效,在民国中期的鼠疫流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病死率大幅下降,把无数病人从生死线上拽回,成为当时中国治疗鼠疫的良药。
他在治疗瘟疫方面的贡献,对中医药学界的“抗疫”事业指明了方向,有着重大的意义。后人评价,李健颐的“二一解毒汤,尤其是二一解毒注射液的发明,可谓近代中药研究上的一个重大创新,也为近代中医防治重大疫病的史实增添了浓彩华章”。
医者仁心,造福人民,这是李健颐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为了治好更多的病人,他将自己治疗的鼠疫的经验进行总结,日夜挥毫,终于在1935年5月由他编著的《鼠疫治疗全书》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现代医药学社发行。该书是当时中医治疗鼠疫的集大成之作,较为全面地体现了他在诊治鼠疫方面的成就,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贡献。该书一经问世,好评如潮,其影响溢出八闽,远扬全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防治传染病成为政府的当务之急。有人统计,1950年:“全国人口的发病数累计每年约1.4亿人,死亡率30‰以上,其中半数以上是死于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上,如鼠疫、霍乱、麻疹、天花、伤寒、痢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等危害最大的疾病。”面对残酷的疫情,急需一批治疗传染病的人才。鉴于李健颐对瘟疫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及丰富的临床,他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征召,先后任命主持全省乙脑、恙虫病、伤寒、白喉等传染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的重大项目,用来指导全省的传染病防治,这些研究成果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他为我省的传染病防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6年1月李健颐调任福建省中医研究所编辑室主任、福建省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温病科主任、《福建省中医药》杂志编辑室主任。
1958年任福建省中医学院院务委员、教授、福建省中医学院温病教研组主任。不论是三尺讲台还是编辑工作,他兢兢业业,以渊博的知识“传业授道解惑”,为学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防治瘟病与医学知识领域的大门。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纵观李健颐的一生,他的一生不同凡响,称他“大医精诚”实至名归。时至今日,心怀感恩的福建人民,仍对他念念不忘。透过岁月的痕迹,作为医生与师者的李健颐,演绎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抗疫”传奇人生,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做出了特别的贡献。有诗赞曰:
家学渊源博群书,
岐黄之术彰仁心。
驱疫疗疾良医志,
杏林折枝医道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回望莆田的沧桑岁月,特别是历史上那些瘟疫肆虐的黑暗日子里,象吴媛、林兆恩、李健颐等这些在大难面前勇往直前的“抗疫”人物,不,是英雄,让人肃然起敬。他们的事迹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光耀千古。这同时也让我想起了鲁迅的铿锵名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有了他们这样的“中国脊梁”,才铸就了一个民族的伟大。值得庆幸的神州大地,有了他们,中华民族才绵延不绝,我们没有理由不记住他们的英名及英雄事迹,他们“抗疫”的传奇故事必将世世代地传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