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麻阳苗族盘瓠祭(2)

元春氏

二、历史渊源

盘瓠祭,起源于远古的盘瓠图腾崇拜和盘瓠神话。盘瓠神话传说最早文字记载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搜神记》和范蔚宗《后汉书·南蛮传》等书都有类似的记载,至今麻阳民间流传的盘瓠神话与古籍记载的大体相同。

《后汉书·南蛮传》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赐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色,名曰盘瓠。下令之后,盘瓠遂衔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其后滋蔓,号曰蛮夷”,“今长沙、武陵蛮是也”。《风俗通义》又载:“计盘瓠不可妻之以女,人曰:‘可将犬覆缸内七天可变人也’。帝依之以行。期间,公主怜夫饥渴提时开缸,龙犬果是人肤。但颅欠之。帝仍以女配盘瓠。”这些记载是荒诞不经的,但与麻阳民间“龙犬娶公主”、“龙犬化人形”等传说惊奇地相似,实际上却反映了湘西五溪地区信奉犬图腾的影子。

“武陵蛮”又称“五溪蛮”,北魏丽道元《水经注》载:“武陵有五溪,……悉是蛮夷所居,故谓此蛮五溪蛮也。”五溪蛮,主要由苗族先民组成,是以盘瓠为图腾的民族部落,故史书又称“盘瓠蛮”。五溪,历史上说法不一,但诸说中辰、酉二水是共同的。麻阳(锦江)位于辰水中游,因此麻阳苗民是五溪蛮的一部分,属“盘瓠之种落”。

苗族盘王节,麻阳俗称“五月半”,以盘瓠庙为文化活动依托。目前,已经查明的盘瓠庙(民间多称“龙王庙”、“三座大王庙”等,一般不直接称呼“盘瓠庙”)及其遗址18处,分布于麻阳境内锦江河沿岸11个乡镇。其中,高村乡漫水、兰里镇新营和岩寨、郭公坪乡陈家坡保留最完整。庙中供奉石碑刻“本祭盘瓠大王位”、“盘瓠大王位”、“敕封三座盘瓠大王位”。兰里镇岩寨“三座大王庙”尚存落款“善程”的“本祭盘瓠大王位”篆刻石碑,据考证“善程”即是史书记载东汉时与朝廷对抗的武陵蛮首“相单程”。

麻阳临河盘瓠庙以高村镇漫水最为典型。《漫水龙歌·根源歌》(又名《路程记》)述说了“三座大王”(盘瓠大王、新息大王、四官大王)的来历:三座大王原住在辰州府的沅陵县木官上,后来溯辰水进入麻阳,先在兰里镇新营停留,龚、王二姓建了祖庙;继上行,到麻伊口短住;再上行,张姓在绿溪口乡沅郊建“龙王殿”;又上行,文姓在岩角坪建庙敬奉数百载,渐渐冷落。文姓族人龙船寮建在漫水田姓棉花地旁,田姓农人耕作休息,发现龙船寮梁顶的龙歌书,拿来传唱,感动盘瓠,于是最终落址漫水。后来,漫水田姓族人遭遇瘟疫,盘瓠老祖托梦划船可免灾,果然病人上船划两趟即病愈。为感恩,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漫水在村后四星塘建“龙王庙”,并年年划龙船纪念祖先。光绪十七年,漫水盘瓠庙迁现址,现庙坐北朝南。面积102平方米,共两间,东面与北面是鳌头式风火砖墙。东间为正堂,堂正面内墙壁建宝台,宝台正中竖有“盘瓠大王”(居中)、“新息大王”、“四官大王”三块石碑,宝台上空安放一对金光闪闪的龙头。殿前照面枋上有一块0.5m2呈扇形的木刻浮雕图案,图案左正中刻有一龙头、狗耳、牛身、狗尾(上翘)、虎爪,麒麟形状的“龙犬”,“龙犬”右顾立在一块呈山洞形的岩石上;“龙犬”左上方飞舞四只蝙蝠。此为盘瓠崇拜“图腾”,该图腾被日本及国内外专家认为是中国和世界上从未找到,从未看到的保留最完整的民族图腾。盘瓠庙正屋前用砖围有50m2的石头地面,东面安放一个约1.5m2的石槽盆,盆旁立有一张长1.7米,宽0.6米的石凳。

1957年前,漫水“龙王庙”的东侧(靠农田)西侧(靠河边)各建一栋长30米、宽3米的鳌头式龙船寮,杉木屋架,青瓦盖顶,四周雕有龙凤、蝙蝠,船头船尾安有龙头龙尾。盘瓠庙与龙船寮,成为附近苗民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为驱邪恶,求吉利等而趋之若鹜的敬奉之处。文革“破四旧“时,两栋盘瓠龙船寮及龙船被捣毁,10余亩活动场地被民宅占用了50%,幸存的盘瓠庙被用作生产队仓库,才免遭毁灭(漫水以外的麻阳盘瓠庙,大多也是在”破四旧“时毁坏的)。1981年土地承包到户时,漫水清理仓库,恢复了古庙。1992年农历五月,漫水群众漫水群众遍邀临近村寨,整修龙船,高唱龙哥、击鼓竞渡。盘瓠龙船节,逐渐得到恢复。

远离锦江的山后苗寨大多建“三座大王庙”,以郭公坪陈家坡、兰里岩寨最具代表性。当地都有盘瓠迁徙定居的故事传说,年年五月中旬祭祖,但不是划龙船,而是舞龙、舞狮娱乐。

内容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