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石泉十美(2)
白凡桑
六、中坝峡谷幽静之美
石泉地处秦巴腹地,江河深切奇峰突兀,剞劂为峡者不计其数。鬼谷岭下的银桥三峡掩映在千年云霞万顷碧波之中,犹如天庭裂峡绝壁插云;坐落在莲花湖上的汉江三峡横亘在秦巴汉水之间,恰似刀劈斧削气势磅礴;还有饶峰河的杨家峡、黑沟河的三道门、熨斗的长岭谷和两河的野人沟,无不险峻奇崛幽深莫测。然而,最令人神往的还是中坝峡谷。
中坝峡谷位于石泉西南中坝河上游,景区方圆10余公里,主要由大峡谷、牛心峡、黄金峡、黄村坝、千年银杏林、黄龙洞、青龙洞、鹞子崖等景观组成。这里生态原始,远离尘嚣,风景迷人。谷中峰峦啸聚,林静峡幽;林间百鸟啁鸣,泉流无声;村内田畴相连,鸡鸭成群,民风古朴,与世无争。山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山歌野调四时不绝,保持着最原始的田园风貌、农耕方式和民俗风情,堪称大巴山中的世外桃源。
核心景区大峡谷雄、奇、险、静、幽集于一身,峰峦对峙为之雄,水色如玉为之奇,崖高千丈为之险,珍禽异兽为之灵,枯藤老树为之静,飞瀑流泉为之幽。援溪谷而上,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潭瀑相连,别有洞天。落花湖、鱼洞峡、迎宾瀑、翡翠潭、一线天、月牙潭、渡仙潭、鹰嘴崖、千年藤、杏叶潭、象眼山、象牙潭、蛇皮树、蜗牛石、石祖峰、火烧寨、猴王洞、莲蕊峰、越甲寨等景观景点串联如珠,美不胜收。来到这里,既可以满足人们返朴归真、追寻自然情趣的需求,又可以全方位品味“山水石泉”的经典神韵。
七、子午银滩清纯之美
石泉江河密布,蜿蜒曲折,因水流回漩沙石沉积而形成的河洲、沙滩比比皆是,被业界和专家赞誉为“西北第一滩”的子午银滩便是其中翘楚者。子午银滩坐落在汉江最大支流子午河与汶水河交汇处,子午古道迤逦东去于近旁,南端(午口)子午镇毗邻而望,东西绵延数公里,由汶水河畔六片形态各异的沙滩串联而成,是西北地区最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景区北枕黄龙寨,南靠天鹅山,河流坦荡,滩势舒缓,沙质纯净细腻,沙滩与山水相依,村庄与田园呼应。周边还有枫香园、月亮坪、金宝滩、百丈崖、野人沟、两河古镇、娘娘关、蚕桑旅游村、鹅项颈电站等景观景点。
子午银滩是一处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神奇处女地,是人们洗尽铅华、休闲怡情、荡涤心灵、放飞梦想的绝佳去处,在她纤尘未染的胸怀中蕴藏着太多的清纯与奢望。奋力挣脱都市的疲惫与喧嚣,悄悄步入银滩腹地,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回过神来,惊诧地环顾四周,除了沙,还是沙,只有远处才有高山、流水、田园、村庄和树木,整个儿一幅幻影式的大漠风景图。
站在天鹅的翅肩了望,翠绿的汶水沿着山根拉出一道长长的弧线,随风摇曳的杨柳,抚慰着数公里的子午银滩,自然而然勾勒出一副绝美的画卷。大大小小的沙滩,象是一溜洁白无瑕的鹅蛋,亲昵地依偎于母腹;又像是一串弯弯的月牙儿,深深地嵌入斑驳的大地中。层层叠叠的山峦,因沙滩而苍翠;若有若无的河流,因沙滩而清柔;酣然如眠的沙滩,因山水赋予的灵气而辽阔。那么清纯,那么洁净,那么安祥,让人想起嫦娥的青衣广袖,嗅到吴刚捧出的桂花美酒……
八、地域文化绚烂之美
石泉自古以来移民杂居,风俗各异,在汉水文化的滋润哺育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石泉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鬼谷子文化和蚕桑文化独领风骚。据中国先秦史学会考察论证和西汉时期出土文物“鎏金蚕”印证,石泉是鬼谷子故里及其鬼谷子文化重要发祥地和无可争议的金蚕之乡。
鬼谷子文化以积极用世见长。鬼谷子生于乱世,倡导以谋略致胜,创立纵横学说,授徒以安天下,著述以泽后世。他崇尚自然,既不争名于朝,又不争利于市。他是一个真正的智者、圣者、贤者,他所聚合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精神理应成为石泉、陕南乃至整个汉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标识,“鬼谷子故里”石泉也相应成为人们共同追寻的精神家园。蚕自古被奉为神物,蚕桑文化肇起于农耕,蚕桑活动始终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文明进程。
蚕桑文化以无私奉献感人,千百年来蚕已经成为农耕文明的重要象征和农耕文化的主要图腾。千百年前,陕南石泉桑柘遍野丝帛盈市,子午道上商贾云集,早已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历经两千年沧桑,西汉皇室褒奖蚕农的御制品“鎏金蚕”现身石泉,充分印证了蚕桑文化早已根植于石泉这片热土。
石泉民俗文化积淀深厚,绚烂多姿,异彩纷呈。民歌、民舞、民间美术源远流长,世代相传,早已成为先民们须臾不离的生活伴侣。人们借助民歌叙事抒情,传承历史,联络感情,营造喜庆气氛,涌现出“乡村歌如潮、无时不飞歌”的景象。童子谣、花鼓调、姐儿歌、哭嫁歌、十月怀胎、劝郎歌、采茶曲、敬酒歌、号子、孝歌等,每一首民歌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每逢新春佳节,城镇乡村都要组织开展耍狮子、舞龙灯、玩龙船、踩高跷、放焰火等喜庆活动。特别是激情四射的火狮子,是最最有趣的民间舞蹈,已经入选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剪纸、刺锈、编织、石雕、根雕、木雕、纸扎、印染、古陶制作等民间美术更是充满活力,长盛不衰,在陕南独树一帜。
九、传统饮食丰盈之美
石泉人对吃的问题从不含糊,无论是传统小吃还是正餐大席都讲究花色变化和口味调剂。平民百姓评价一个家庭主妇是否能干,主要看其熏腊肉、烘血粑、晒干菜、烤烧酒、煮豆豉、淹豆酱、作红豆腐、泡酸菜坛子的手艺如何。
美食特点有四:
一为广食。五谷杂粮、根茎果皮、藤蔓花叶、圈养六畜、飞禽走兽、鱼鳖蟹虾等世间万物通通都吃。
二为善藏。春夏晾晒笋干、薯片、豆荚、菇耳等干菜准备淡季接纤,秋冬熏制血粑、腊肉、腊肠、豆腐干、豆腐乳等美味留待来年食用。反季节贮藏既可丰富菜源,又调剂了胃口。
三为精烹。烧、烤、蒸、煮、炸、炖、炒、煎、凉拌,还有炉灰煨的、开水燎的、碓窝舂的、石臼砸的等等不一而足,将“食不厌精、烩不厌细”的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为细品。传统席口名目繁多,如“红席”、“白席”、“流水席”、“穷鬼抱柱”、“二流子席”、“顺四六席”、“倒四六席”等因时因事而异,标准、规格和菜色也各不相同。
石泉酒茶文化传统地道,别具一格。乡村自古擅酿美酒,在陕南享有盛誉,戏称“土茅台”。石泉人待客实诚,世代遵循“无酒不成席”和“酒不喝醉得罪客”的古训,劝人饮酒成为一门古老学问。因饮酒演绎的礼仪习俗格调高雅,丰富有趣,讲究“入席三盅”、“酒满心诚”、“先干为敬”、“走通贯”、“打杠子”、“挤矮子”、“清门盅”等规矩。饮茶也有许多讲究。客人来访,端茶递水为第一要务。茶要鲜嫩水要煮沸,双手捧送以示尊重;礼曰“茶七酒八”,杯中茶水斟至七分为限,多则失礼;谚云“宁肯三日无米成炊不可一日无茶待客”,充分体现了石泉人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
十、园林城市靓丽之美
石泉县城历史悠久,依山傍水,靓丽多姿,是陕南一座集生态、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她坐落于汉江北岸,东临红河(红花沟)、南依汉江、西接饶峰河、北枕珍珠河,呈现出“秦巴拱卫、四水绕城”的奇特景象。古有银屏秋月、汉江晚渡、石磨渔梁、马岭朝阳、饶峰夕照、烟波灵洞、天池瑞莲、霹雳神峰八景名胜。据史书记载,石泉县城作为郡县治所至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现存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东、西、南三门完好无损,门楼镌刻的“远瞩金州”、“雄临汉浒”、“秀挹西江”三块石匾沧桑古朴。
街市原本临江而建,市民自古逐水而居,池河莲花渡、后柳油房坎、喜河梅湖街、熨斗筒车坝和两河三县镇等古老的水旱码头与古城枝蔓相连。过去那一段如花季盛开的历史,依旧如深巷中的陈年佳酿,久而弥香。如今,明清古街和东西城门修复如旧,青石铺就的古街上店铺林立,商贩游客熙熙攘攘,焕发着一股勃勃生机。矗立千年的禹王宫、关帝庙、江西会馆风韵犹存;仄长仄长的水巷、戴家巷、簧学街、常胜巷依然幽深,古色古香;老字号的楚蜀客栈、书画帧裱、推拿理疗和最新流行的夹克T恤、麻辣烧烤、吹拉弹唱交融在一起,全面恢复了古城的活力。
夕阳挹西江,银屏秋月长。衰草婆娑的古城楼、青砖黛瓦的四合院、飞檐翘角的马头墙,丝毫没有褪减昔日的容光。建国六十年来,城区骨架不断拉大,形成了一城两翼东延西扩,红花、杨柳、堡子、新堰四大园区衣襟相连的新格局。市容市貌日新月异,三纵七横的街道上车水马龙,绿树成荫,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街道立面整治、电讯网线地埋、背街小巷改造,拉开了园林城市建设的序幕。近年来,石泉积极创建省级卫生、文明县城和优秀旅游城市,强力推进以“单位亮化、街道美化、小区园林化、城市田园化”为目标的城市“四化”进程,全面开展城市绿化工程,积极改善人居环境。规划植绿、通墙透绿、建园造绿、增绿补绿,建成北辰、滨江两处公园,开辟樱花、秀挹、南滨、春潮等8处休闲广场,栽种绿化树木5.3万株,公共绿地面积29.3万㎡,城区绿化率33%,绿地覆盖率38%,人均绿地面积近10㎡,实现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宜居目标。
神奇的土地,醉人的山水,绿色的家园,古老的城池,丰富的文化,厚重的历史,成就了“十全十美”的石泉,也成就了石泉人的辉煌与梦想。历史的辉煌在记忆里灿烂,未来的梦想在时空中激荡。这辉煌有如万古长青的秦巴汉水,这梦想恰似“山水石泉”旅游产业承载的希望,一波,又一波,在南来北往的赞叹声中飘向远方。